笔趣岛 > 方媛种田记 > 46.第四十四章 来了(小修)

46.第四十四章 来了(小修)


  第四十四章来了(小修)

  茂县

  这些日子整个县城从里到外都透着喜庆劲儿。

  不等人问,草儿已经叽叽喳喳说了:原来,在方媛等人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方主簿和县令他们终于把四月十八山神奶奶庙会的事给弄出来啦。

  现如今,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想赶在春耕之前来拜拜山神和山神奶奶,祈求她们保佑一方太平,

  全年风调雨顺啥的。

  总之,这些年人们憋在心底的愿望不少,都打算一吐为快呢。

  当然,逛庙会也是必须哒,顺便把家里积攒下来的山货特产背来卖个好价钱,回头添置些春耕用的种子和家伙事儿。

  甚至府城三流的戏班子都想趁着这股子热闹劲儿捞一把,如今已经在山神奶奶庙附近搭了戏台,遮起帷幕,旁人只能听见里头每天咿咿呀呀的练嗓子,就等着四月十七庙会露真容了。

  方媛舒舒服服地泡在热水里,草儿一边给她洗头发一边叨咕着这些日子县城里的事情。

  方媛对唱戏啥的到不感兴趣,她趴在浴桶的边儿上,微眯着眼睛,似睡非睡的,好一会儿才

  道:“可有你们姑爷家那边的消息?”

  草儿摇摇头。

  方媛虽看不到也能感觉出来,便交代道:“那就留心打听着,有什么就来告诉我。记住,要悄悄的。”

  “嗯嗯。”草儿连连点头,见姑娘有些犯困了,手上的速度也加快了。

  方媛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被草儿摇醒,“姑娘快起吧,老太太那边都已经拾掇好了呢。”

  方媛在被窝儿里哼唧了一声,打了个滚儿把脸儿又埋在了被子里。

  春困秋乏,这大春天的可不正好睡觉么?

  起床什么的,简直太虐了。

  草儿继续摇方媛的肩膀:“太太让喊姑娘起来呢,太太说今天好些事要忙,太太说。。。。。。”

  学舌八哥似的,方媛不胜其扰,只得打着哈欠、嘟嘟囔囔地爬了起来。

  草儿笑道:“姑娘还懒床,看等成亲了怎么办。嘻嘻嘻。。。。。。”

  ===========================

  早饭还是按照方家的习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

  李老太太两边分别坐着李氏和小二郎,然后是方媛和方大郎,女婿方秀才则坐在对面。

  桌子上依然是小米粥、煮鸡蛋、煮咸蛋、蒸的杂面卷子,四个小菜分别是野葱拌豆腐、香油马兰头、凉拌鸡丝和花色腌菜。

  “三郎怎么没过来吃饭?”李老太太提起筷子想到了外孙女婿。

  方秀才赶紧起身道:“第一波归田的兵丁回来了,今天定是要去衙门办手续,有不熟悉流程的,三郎怕是要带着他们走一遭。再者,姐夫那里也有事要跟他商量,这两天估计会忙些。”

  “那也是。一路上多亏了这些人照应着才平平安地回来,要是能帮得上忙,你也照顾些,都是苦命挣扎着活下来的,没必要为难人家。”

  李老太太虽然对外孙女婿马上要成亲了还忙这忙那有些在意,不过想想那些人一路上保护他们也是出了力的,倒也不好怪罪什么。

  “他马上就要成亲的人了,你们也别啥事都找上他。他到底一个人,若是不能回来吃饭就让人给送去,别饿着肚子。”

  “是,岳母大人放心。”

  ===================================

  县令夫人大李氏来到方家就扑了个空。

  她惊讶道:“这一大早上的,老太太竟出门儿了?”

  大李氏是李同知的女儿,跟李氏算是堂姐妹,这些年虽说许县令对方秀才一家多有照应,但许县令能得到这个官职也多赖李老爷子的威风,所以,李老太太来了茂县,她这个县令夫人也是要亲自上门拜见的。

  方媛亲自给她姨端了茶来,闻言笑道:“听门上的人说,从公鸡打鸣起,就有人上门要求拜见李府老太太了。”

  老太太不厌其烦,吃了饭便说要去看方媛赁的宅子,躲了出去。

  方媛瞅瞅外头的天儿,道:“这太阳还没三尺高,来求见的人没有十波也有八波了。”

  这些人不是本县有些头脸的,就是亲戚里道的,总不能让下人去打发,害得她也不得闲了。

  大李氏一抬眉毛,摆摆手道:“好孩子,你去忙你的,这事儿交给你姨了。老太太一路颠簸,怎么也得歇几天,哪里用得着应付这些。”

  她这个本家侄女都没敢来那么早,竟然有人没眼色地抢她前头去,哼哼。。。。。。

  县令夫人端着茶坐在花厅里,身边的人自然会把话传出去,那些想上门求见的人这才发觉自己太心急了,后悔不迭:这下老太君没见到,只怕还得罪县令夫人了。。。。。。

  ===================================

  沈三郎此时正坐在县衙后堂的偏厅里。

  许县令打量着一身干净整洁的粗布衣裳的沈三郎,到底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着身上的杀气都掩藏了,满意地点点头。

  “我听说你们这次一起归田的人有不少?”

  从本县服兵役出去的人回来归田自然也要到衙门登记,有需要从本县兑现的功勋奖励也得在这里办手续,所以突然多了这么一大波壮年男丁在手,对许县令来说实在是重大的好消息。

  这一路行来,沈三郎早把这些人的底下摸差不多了,他闻言道:“本县回来了五十五个,还有十二个是别的县的,不过家里人都没了,也不愿意走太远回乡,打算各处先瞧瞧,有合适的地

  方便落脚。”

  许县令先前可不知道还有这茬儿,顿时高兴得什么似的:这可都是壮劳力不说,这些人又哪个不是功勋在手,金叶子一把一把的?

  尤其是万一有什么兵匪祸患,这些人足够组织起一直精悍的小队伍来,保卫县城不敢说,抵挡个普通的小股流匪啥的绝对不在话下。

  肥水不流外人田,落户在本县必须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他连声道:“好、好啊!来本县落脚就很不错,若是没娶妻的,官媒还帮着说媳妇,原本的一吊媒聘钱,本县令做主也免了。至于户籍变更的事,本县自有办法。”

  虽然兑现功勋要付出一些代价,但相对获得的好处更多,许县令是个有长远眼光的,自然不会把游到自己碗里的鱼放回别人的碗中去。

  沈三郎却明白这么强壮的劳力,到哪儿都是抢手货,能不能留住人还得看情况。

  许县令又游说道:“你们都是一个兵营的,他们才十二个人,而咱们这儿有好几十,大家凑在近处岂不比天南海北强?至少有什么事也好互相照应不是?再说,往后你们要是还去府城上番,大家一起走也便当。”

  简直想得太周到了有没有。

  沈三郎原本没精力去管这些杂事,但许县令好歹也是他和方媛的媒人,这个情面还是要给的。

  “那。。。三郎就去说说试试。”

  “三郎可要为本县尽力一试啊!”

  许县令一幅‘我看好你哟’的表情让沈三郎颇有些无语了。

  说完这些,许县令又道:“今日请三郎你过来还有别的事,不过是好事。”

  见沈三郎洗耳恭听,便满意地点点头,道:“你也知道,咱们十七、十八、十九三天是山神奶奶庙会,县里已经多少年没举办过了。届时人多事杂,衙门里的人手就那么几个。。。。。。”

  别的县这些年也都不搞山神庙会了,这几天附近县的人也有不少过来凑热闹的。

  热闹自然是好事,但自来好事过头了就能变成坏事,这种场合人多拥挤容易出事故不说,各种坑蒙拐骗的事历来也不少。

  所以说,如何防患于未然也是许县令和方主簿十分头疼的问题。

  不过在他们迎接李老太太而见到那一大批回乡士兵的时候,两个人对视一眼,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啦。

  办法自然是这些兵丁啦。

  当然,对这帮子一身杀气悍气的人,哪怕是许县令也不敢捉白工。

  “。。。统共三天,每人五百钱,驿站管吃管住,餐餐有肉,你看如何?”便是有一百个人也才五十吊钱,县里搞庙会自然会抽些摊位费啥的,拿出这点钱还不成问题。

  沈三郎听了果然是好事,当即拍板道:“这事能成!”

  谁也不会跟钱有仇,反正衙门办事也得等几天,与其闲着乱逛倒不如挣些散钱,更关键是有了这份香火情,以后到衙门里办事也好说话不是。

  当然,沈三郎是没机会挣这个钱了。

  他刚从衙门出来就收到信儿:沈家来参加他喜事的亲友团已经到了县城啦。


  (https://www.daowx.cc/bqge145436/7816485.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