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295章 董氏三兄弟

第295章 董氏三兄弟


吴咏没想到董卓粗犷的外表下,还隐藏了一颗谦虚谨慎的心。
听到他如此夸赞自己,吴咏心里也是十分受用,当下便笑道:“不过是些虚名罢了,比不得董大人收服羌人的卓越功勋。”
接着,吴咏想到什么,又询问道:“我记得朝廷曾多次封赏与羌人作战有功的人,为何董大人还是一介布衣?”
董卓尴尬笑笑,“某之前确实担任过西域戊己校尉,不过因为一些小事,被朝廷罢免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吴咏恍然大悟。
西域戊己校尉,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始置,掌管屯田事务,治所在车师前王庭,隶西域都护,单独设府,有丞、司马、候等属官。所领吏士亦任征伐。秩比二千石。
安帝永初元年(107)省西域都护后,戊己校尉常与西域长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务。
这可是妥妥的封疆大吏!董卓能被朝廷免职,看来他所犯的罪行不小。
当然为了顾及董卓的面子,吴咏也没敢多问。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董旻,突然插言道:
“西域本三十六国,由于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征伐,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国;其国大小,道里远近,人数多少,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
“我兄长在担任戊己校尉,曾多次调和各国的矛盾,深得西域诸国的拥护,这也导致西域长史府张晏的忌惮,于是上
书弹劾我兄长勾结番邦,怀有二心。最终被朝廷去官免职。”
吴咏闻言便是一愣,转头看向坐在上首的袁隗,想要从他口中得到一些信息。
袁隗见状,也是叹息说:“仲颖有奇才,如今还能悉口陈西域诸国的状况,还可手画其地形。尚书阁听取张晏的片面说辞,就免去仲颖的职位,着实有些可惜,这也是我招仲颖来司徒府的原因,实在是怜其才!”
董卓听闻,立刻激动万分,对着袁隗就是深深一拜,“某只是良家子,又不像张晏那样,有祖宗荫庇。若不是司徒大人提携,某还不知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袁隗摆摆手,“仲颖过谦了,你有今天完全是靠自己一刀一枪搏命换来的,自然与他们不同,我也只是略尽绵薄之力,顺水推舟而已。”
袁隗身为士族,以前对董卓这样的武夫也是鄙夷其为人,不过自从他担任司徒以后,才发现汝南袁氏竟然没有自己的嫡系武将,这令他做起事来,颇有些掣肘。
再三思虑之后,袁隗便想到不被士族重视的董卓。
如今董卓处于低谷期,只要稍微施加恩惠,一定会让他感恩戴德。
此时袁隗心中的念头却不会露出分毫,以后汝南袁氏的荣华富贵还要靠董卓这把刀来争取。
董卓闻言,也确实如袁隗所料那样,再次作揖道:“司徒大人的恩德,某定会铭记于心,日后但有吩咐,某一定会竭尽全力,赴
汤蹈火,在所不惜。”
这下袁隗脸上笑意再也遮掩不住,走过来,亲手将其扶起,“哈哈,我果真没看错人,仲颖忠肝义胆深得老夫之心,真不枉老夫为你费心一场。”
说着,他又拍拍董卓的肩膀,正色道:“你今日来得正好,吴咏正好有一事想要你帮忙。”
董卓一愣,慌忙道:“司徒大人尽管吩咐便是!属下定会全力以赴。”
袁隗看了吴咏一眼,笑道:“你自己的事情,还是你自己来说吧。”
吴咏点点头,直截了当地对董卓说:“我在五原郡的曼柏城屯田十万亩,担心鲜卑人的劫掠,想招募一些六郡良家子对抗他们,不知董大人何以教我?”
董卓闻言,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他有些明白吴咏的用意了。
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因为汉胡杂居,民风毕竟剽悍,百姓大多善于骑射,历来都是朝廷征兵的。
其中六郡良家子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家世清白,拥有一定财产,从汉武帝起就是皇家卫队——羽林军的候选人。
六郡良家子都以成为羽林郎为荣,对于其他,则是兴致缺缺。
吴咏想要召集他们去边疆对抗鲜卑人,这是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也只有傻子才会去。
这件事对董卓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因为吴咏是以私人的名义来招募。
若是以朝廷的名义招募六郡良家子去曼柏城对抗鲜卑人,说不
得有人为了战功,还真的头脑发热去了。
董卓思索一会,忽然又想到吴咏的特殊身份。
“吴咏身为天子侍读,又闻名不得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比起吴咏的身份背景,董卓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被上天遗弃的人。
吴咏如此年幼,遇到难题,就有三公出面为其解决。
而自己呢,一切成就都要靠拼杀而来。
他们家就父亲董君雅生前在豫州颍川郡担任过轮氏县尉,其他族人再无出任朝廷官职。
因为他和董旻都出生在颍川,所以父亲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
伯、仲、叔、季是排行,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颍,即颍川。
当然他上面还有一个兄长,取名董擢(字孟高)。
父亲因为身体的原因,离职之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董卓随着返回家乡陇西郡临洮县,他武艺高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
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家,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
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
桓帝末年,董卓与董旻都曾以“六郡良家子”选入宫中为羽林郎。
延熹九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朝廷。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
董卓此时出任张奂的军司马,他为了前途,亲手将以前与他相好的羌人斩杀殆尽。
永康元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
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后来,董卓先后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和西域戊己校尉。
直到去年他被西域长史府张晏弹劾,被朝廷去官免职,贬为庶人,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董卓每每想起这一起,不由恼怒苍天不公。
他为朝廷征伐胡人,出生入死,到头来,因为没有后台,就被朝廷遗弃。
从皇甫规任度辽将军时自己就在其麾下任职。皇甫规算是一个耿直的人,没多久就将自己的官职让给了张奂。
想起皇甫规,不免想起他如花似玉的夫人,这老头真有福气,六十多岁竟然娶了扶风马家的嫡女。这马夫人可谓才貌双全,真是想不明白这个娇艳如花的女人为何看上了这样一个糟老头,简直是暴殄天物。
自己曾经数次去拜望皇甫规,毕竟皇甫一家在关西还是很有名
望,也曾数次见过马夫人,那举手投足露出的风情真是让自己心动,可惜了。这皇甫规简直太规矩了,对于自己的投靠视若无睹,马夫人见了自己也总是不假辞色,甚至有些厌烦的样子,若是自己一朝得势,定然把你夺到手中为玩物!
张奂对自己还算不错,他上任后就提拔自己做了军司马,那是自己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只是皇甫规与张奂都是迂腐的人,只知道用怀柔的手段招抚羌人,他们哪里有自己了解羌人。自己年少的时候曾经周游羌地,结交了不少羌人豪帅,这些人很容易结交,也很容易翻脸。想当年自己冒着杀头的风险宰了耕牛招待他们,他们果然十分感动,送了自己上千头牛羊,自己家也因此富足起来。
皇甫嵩与张奂对他们都使用怀柔手段,但是最后证明他们是错的,羌人平而复反,几乎每隔几年就反一次。自己多杀了几个羌人,这些人中就有曾经送自己牛羊的羌人豪帅,张奂就因此与自己疏远了。因此自己获得了朝廷的嘉奖,升为了郎中,朝廷更是赏赐了大量的财物。自己将财物分给众将士,自然是深受将士爱戴。而自己送给张奂的一百匹绢,却被他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还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简直迂腐不堪。
相比之下,只有段颎与自己意气相投,对付叛乱的羌人,只能一个字:杀!一个部落反就杀光一
个部落,十个部落反就杀光十个部落,全部羌人反就杀光羌人!自己以杀止杀,最后自己队伍中的羌人谋反了么?没有,他们变得更顺从,只有残酷的杀戮才能将这些狼变成羊。
若不是当初段颎的举荐,自己的仕途也不可能这么顺当,可惜段颎依附宦官当上太尉,位子还没坐热,便又被士族赶下去。
本来自己还打算去投靠一番,一看段颎惹了士族的仇视,董卓果断选择投靠了司徒袁隗。
若不是及时靠上了袁家这棵大树,自己的仕途可能就此终止了。
想到这里,董卓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作为投靠袁隗的第一次考验,他无论如何也要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董旻虽然武艺不如董卓,但为人谨慎,心思细密,他一眼看出兄长的为难,便轻咳一声,说:“咳咳,司徒大人,其实吴侍读所求,很容易就可以办到。”
袁隗来了兴趣,好奇问道:“这话怎么说?”
董旻正色道:“并州刺史宋果今年就到了任期,届时司徒大人只要让我兄长当上并州刺史,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袁隗闻言,深深看他一眼,呵呵笑道:“如此操作,确实无可挑剔!”
心中却是暗道:这董氏三兄弟当真不可小觑!老二董卓有勇武,老三董旻有急智,据说老大董擢在陇西郡颇有威望!自己用他们需得小心谨慎才是,别到时被他们反噬了。


  (https://www.daowx.cc/bqge15191887/3732110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