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美洲之皇 > 第57章显微镜(下)

第57章显微镜(下)


  显微镜这玩意在原本的历史上,真正的发明者是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他用显微镜发现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血球,甚至用显微镜研究动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之所以能发明显微镜,是因为他掌握了很高的磨制镜片的技艺,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显微镜。

  可是要追溯显微镜的源头,那还得回到咱们华夏的老祖宗身上来,墨经里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至于凸透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无法考证。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你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其实是一种幻觉,严格的说,叫做虚像。当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的时候,光线会以特定的方式偏折。当我们看到那些光线的时候,或不自觉地认为它们仍然是沿笔直的路线传播。结果,物体就会看上去比原来大。

  从远古时代,人们就渴望看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尽管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次使用透镜来观察事物,大多数认为透镜的使用肯定是现代社会发展起来以后才发生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曾经用玻璃来折射光的角度。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光学家克劳迪思托勒密发现一根木棍放在水里会变弯,并且非常精确地记判断它的“弯曲”角度不会超过05度。然后他又计算出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常数。

  公元1世纪,人们发明了玻璃,罗马人透过它观察事物和做各种测试。他们用各种形状的透明玻璃来做实验,其中就有边缘薄、中间厚的玻璃。他们发现,如果你把“镜片“放在物体上,物体会看起来变大了。这些所谓的镜片其实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镜片,应该叫放大镜,或者凸透镜。”透镜“这个词是从拉丁语词汇”enti“演化过来的,因为它们的形状非常类似于红扁豆。

  与此同时,塞内卡认为是水珠的圆球状特性造成了放大效果。”不清楚或微小的字在装满水的圆玻璃球下,可以被放大、变得清楚。“制造13世纪,镜片才开始被广泛使用,那时的眼镜商通过磨玻璃的形式来制造镜片。后来考古发现,大约在1600年,人们通过叠加镜片的形式来制造光学设备。

  早期的”显微镜“只有一个功能放大,倍率大概在6倍到10倍。当时人们非常乐于拿它来观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因此早期的放大镜倍叫做”跳蚤镜“。

  大概在1590年,两个荷兰眼镜工匠詹森父子开始尝试用镜片。他们把一些镜片放到圆形管里,然后一项重要的发现就诞生了。靠近管子底部的物体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单放大镜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第一台显微镜可被认为是一种创新,尚不能作为科学仪器使用,因为放大倍率仅有9倍,而且图像有些模糊。尽管没有一台詹森父子制造的显微镜流传于世,荷兰皇室用3个滑管制造出一台设备,部展开有10英寸长,直径为2英寸。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范围为3到9倍,真正的显微镜还要等到前文中提到的列文虎克才会出现

  李承宗回忆了下这显微镜的历史,很快心里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摸样儿,自己的治下,有着水平不低的玻璃制造业,这些年眼镜产业的发展,也有了不少的磨镜工匠,尤其是墨家的一些磨镜大师,要他们磨制放大倍数不差于列文虎克的镜片根本不是个事儿,要论精细活儿,咱们华夏人还没怕过谁

  李承宗图纸,墨门磨镜大师磨制的镜片,墨门金银大师精心打制的支架,嗯,几天之后,一部金属构架、由银、铜这些重金属组装的显微镜第一次向世人展眼了它那古怪的模样,虽然古怪,但是李承宗却相当满意,这是因为在他这位专业人士看来,这部显微镜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尖端的科学研究装备。

  瞅着这怕是得有十好几斤的重家伙,孙思邈还有甄等道门的几位大能,瞅了半天硬是没瞅明白这玩意咋用,没理这帮抓耳挠腮的家伙,李承宗自个儿慢条斯理,小心翼翼地把这尊宝贝提了起来,移到了工作台上,然后打开一个锦盒,取出了两块薄薄的玻璃片儿。

  这些玻璃,都是墨家大匠和李承宗经过了数十道的筛选挑出来的极品,透明度,折光率,是极品中的极品,就是跟后世的光学玻璃比也差不了多少,更别说那谁,嗯,就是说的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两个缺衣少食的家伙整出来的破玩意了,至少李承宗可以骄傲的说,这台显微镜的制作上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他们的数十倍甚至百倍,同样这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已经达到了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极限,列文虎克能磨制出放大倍率达到二百多倍的透镜,而李承宗相信自己的能工巧匠磨制出来的,肯定能远远超过他。至于镜片的放大倍数,李承宗不好估计,因为眼下的李汉,最精密的测量仪不过是在王莽时期发明的游标卡尺的改进版,还没搞出来千分仪这样的精密玩意,所以不好判断,不过这部显微镜绝对能让李汉和道门的科学家、医学家和学术界的精英们观察和了解到一个新的世界。

  李承宗让自己的侍卫找来了像苍蝇,蚊子,毛毛虫之类的小动物,拿到酒精灯旁烤干,成为了动物木乃伊标本,李承宗拿起了一把精致的镊子挟起了苍蝇,先给大伙瞧个仔细。然后他很小心地掰下一只苍蝇腿,朝着几位道门大能示意这是一只苍蝇腿,诸位可都瞅清楚了。

  甄老头儿翻翻白眼陛下你别逗了,这玩意肯定不会是鸡腿。嗯,甄老头儿看样子情绪承受能力较强,还能开玩笑,李承宗拿起了涂片,把这只小巧到了极点的苍蝇腿摆到了涂片上,再次安放好,这一次,所有人上前一瞧,都傻了眼,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苍蝇的腿竟然比鸡腿还粗。长时间地连续更换实验用品观察之后,孙思邈坐在边上地靠背椅上,神神叨叨地不知道在嘀咕啥子,看样子给吓的不轻。而甄一个劲地念叨无量天尊,其他几个道门的老家伙摸着自个地下巴不知道在磨叽啥子,眼睛都差点眯成了大小眼,就连紫善道人也焕发了青春,她不停的换着标本,挨个的观瞧,嘴里还念叨无量天尊,太稀奇了

  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之后,甄老头儿先发言了,“没想到,原来竟然还有一个那么小的嗯很奇妙,贫道今儿可算得是大开了眼界,就连蚊蝇这等微末之物,放大之后,竟然成了那般模样,看来这佛门说的一沙一世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老头儿有些感慨地比划了个手势,他那匮乏的语言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来形容微观世界。

  “呵呵,贫道还是想看看这人血究竟是咋回事”。孙神医说这话地时候,抿着嘴儿眼神跟个猫头鹰似的,半见撞见了,准以为是一吸血老妖怪,没等众人反应过来,老头儿已经用酒精洗好了手,然后用小刀划破手指,一滴鲜红的血滴在了玻片上,然后拿起另一块,两块这么一刮,只余下薄薄的一层,然后他学着李承宗把准备好地涂片摆到了显微镜下面,然后,一番观察之后,这下没话说了,甄一瞧,来了兴致,他甚至自告奋勇地跳了出来让孙思邈给他扎上一针,观察的结果同样,三种不同类别和规格地细胞,与李承宗所言的完一致。

  两个老神仙这下再没话说了,可紫善道人倒是在边上插了嘴“陛下,这些新鲜东西,确实是让我等大开了眼界,日后,对于我道门和华夏的格物致知,甚至医学之途径上,又多了一道利器,可是,这并不能代表,小嫣儿的病患,是由血中的小虫子引起的。”

  紫善道人这话一出,着实让李承宗哑口无言,小嫣儿的身子已经痊愈了,血液里肯定有没有疟原虫啊,再说了就算有,自己手里边可是连一种染色剂都没有,没把握的事儿,他李承宗不会去干的,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是,嗯,得想办法,想办法通过理论的方式进行说明。他想了想就把科学假说,嗯,就是假设法搬了出来,这个办法咱们的华夏老祖宗早已经用了无数次,论证过了无数遍,只不过我们并没把把它当成伟大的成就来看待,所以,才使得很多的古代先进文化遗产由此而失落了。

  李承宗是道门的道子,有着生而知之的美名,他说是那自然就是,没多时在场的众人就接受了李承宗提出的假设法这一伟大的理论学说,虽然只是一个理论和学说,但是它就像是人类无穷无底的求知欲一般,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强大助推剂,有了这一学说和理论的存在,生存和发扬,李承宗敢打保票,对于日后的华夏尤其是李汉的科学家们,将开启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的目光能看得更远,让他们的思想插上了一双能腾飞的翅膀。

  “那么陛下,可是你如何而知虐疾是因为虫子,而非瘴气引起的呢”甄问这话的时候,语气显得非常的恭敬,看得出来,他们已经被李承宗忽悠晕了,嗯,说错了是被李承宗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模式,所以,他们的疑惑也已经开始显得动摇了起来,已经不太敢承认他们认为的就是正确的。

  “嗯,我这正是使用了假说法来加以判定的”洋洋散散数千字喷薄而出,呆他跟前这帮子人都只有点头的份,为啥因为他们找不到什么理由和证据来进行反驳,最终,暂时认定了李承宗说的虐疾是受蚊虫叮咬而引起的疾病的假说是正确的。

  孙思邈很眼馋,边上甄还有另外几个道门大能也眼馋到了极点,瞅着这帮子眼珠子差点都化身成了手臂来抢夺我这尊宝贝显微镜的老头儿,李承宗有些犹豫,到底是送还是不送。这时候孙老神医先憋不住了“陛下,贫道有一不情之请,还望陛下能应允。”

  “不敢,孙师叔有话但讲无妨,我能做到的,就一定会答应。”李承宗弯下了腰赶紧回礼笑道。

  孙神医有些尴尬,不过对于科学的执着让他地脸皮的厚度超常增厚,挤出了个笑脸,手指头指了指显微镜“陛下能不能把此物暂借与贫道一用,贫道可是有许多问题都还没弄明白。需要以此物加以验证。”

  “这不好吧,道兄。这东西您不能放你自个家中,贫道也想研究研究”甄也急眼了。两个老道就在李承宗跟前争执了起来。

  “两位师叔,莫要争吵了,我看这样好了,嗯,这显微镜啊,暂时放在金城医科大的实验室,您二位都有使用的优先权,这样怎么样”最后还是李承宗终结了俩老道的争吵

  李承宗这么费劲的折腾,还不是想多积攒些汉民,壮大自己的实力,然后当个球长啥的,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自己手里的汉人太少


  (https://www.daowx.cc/bqge197991/1024743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