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美洲之皇 > 第61章反击从来不手软

第61章反击从来不手软


  性格强硬的渊盖苏文和有些远弱的高建武在见到他们派出去的狼狈而归的使者的时候,都傻眼了,这些汉人不按常理出牌啊,咋不跟李唐以及之前的汉人王朝那样爱慕虚名那样好哄呢,人家不接受高句丽人人希望的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也就是说他们的装孙子被人家给识破了,真是一点活路也不给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初干脆向李唐投降呢,可现在被人家汉军围在了卒本川这一窝窝狭小的地儿,人家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置他们君臣于死地,虽然高建武很想无条件投降,可渊盖苏文不干啊,二杆子脾气发作的他竟然打算对汉军实施一次玉碎攻击,结果自然是很悲催,老渊刚刚发动,就遭到了对面的无差别打击,随着张大帅的一声令下,什么高句丽荣留王,什么高句丽大对卢,又或是什么五部褥萨,全部成了汉军的刀下亡魂,对,你们没看错,就是刀下亡魂,张大帅坚决的贯彻了李承宗“灭国要彻底,不留祸害”的指示,就算高句丽人再怎么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也挽救不了高句丽贵族们的消亡

  为什么要屠灭高句丽的王族和贵族?还不是李承宗盯上人家高句丽这几百万男女老少,老子发狠屠灭了你高句丽自高句丽王和大大小小的高句丽贵族豪强,鸟无头看你们怎么飞,还不是乖乖的任人宰割?不得不说李承宗让汉军做的就跟当初他在倭人那里做的没两样,皇族和贵族被杀绝了,剩下的只有泥腿子,这又不是民族主义盛行的后世,李承宗的汉军下了如此重手,这高句丽人的屈从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汉军做这事没有藏着掖着,他们把高句丽的这些所谓的贵人们的尸体也垒成了京观,你们高句丽不是喜欢垒京观嘛,这叫你们做的孽该还账了就这样还没有完,从金城而来的信鸽传来了汉皇李承宗的最新指示,既然这地方以后不归我们,那就实施抢光,挖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吧,一时间张镇周的汉军化作了凶恶的野兽,数不清的高句丽人被汉军驱赶着离开他们居住的村寨,悲悲戚戚的拖家带口的登上李汉的运奴船,高句丽没了,所有高句丽人被李承宗一下子打入了深渊,李承宗这也是没办法,离非洲有点远,想要弄黑奴难啊,既然你高句丽跟汉人有大仇,你们不倒霉谁倒霉?没说的,老子要搞工业革命,你们这些高句丽人就当李某的垫脚石吧,李承宗暗戳戳的想着

  汉军在已经亡国的高句丽故地上大开杀戒,大肆掠夺,就连高句丽王族和贵族的宗庙还有墓葬他们也没放过,历代高句丽王的王墓都被汉军用火药炸开,尤其是与杨二作战的高元也被张镇周下令从坟里给扒了出来,做了京观,灭国之后的高句丽平民们悲戚戚的看着自己的大王被敌人砍下头颅,然后扔进了尸骨遍地的京观骨堆

  以国家力量行劫掠之事,这是十分可怕的,汉军只用了半年就把这块土地高句丽的痕迹给清除的干干净净,汉军用铁与血来血洗了高句丽,给高速发展的美洲本土送来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六百年的高句丽王朝积攒的财富也便宜了李汉王朝

  几乎所有高句丽贵族都被汉军杀绝了,唯一逃脱的就是安市城主杨万春,他在得知高建武还有渊盖苏文以及大部分高句丽贵族都被凶恶的汉军做成了京观,高句丽平民成了亡国奴,被一批批的押上海船,离开了故土的时候,他状若疯魔,“金乌神啊,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显灵,烧死李汉这些王八盖子????呜呜呜呜,大王,杨万春无能啊,是您把我从一小卒提拨成为一城之主,可如今,呜呜呜呜,仇人就在肆虐,杨万春却无可奈何”杨万春思前想后,他一咬牙,一跺脚转头投了李唐

  汉军在高句丽的肆虐也吓住了李唐,三个月击垮了看上去还算强大的高句丽,高句丽被汉军弄成了千里白地,这哪里是汉军啊,简直是暴秦复生啊

  然而李唐这边有人却不信邪,这人就是新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二的绝对心腹侯君集,按他的说法那就是汉军如此暴虐,不行仁义,简直就是汉人之耻,作为天朝上国,李汉的叔国,他侯君集有必要教训下对面的汉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天威不可测,他在听了杨万春的泣血哭拜之后,安慰了杨万春一顿,就派人去斥责张镇周的汉军不行仁义,是桀纣之军,要是再不停止暴行,他侯君集就会替天行道,伐无道以拯万民了

  张镇周为首的汉军那可都是李承宗的死忠,他们都认可自家陛下说的那句仁义只对自个儿国民讲,对敌人就是要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讲个屁的仁义啊再说了李汉又不是你们李唐,俺们的指导思想又不是儒家,你侯君集算个屁?不过张镇周为人还算和蔼,他用李承宗的理论给侯君集谢了一封信,详细的阐述了李汉对于国家和仁义的看法

  侯君集在看了之后,气的大骂,“放屁,张老匹夫,这是放屁,传本帅命令,越过鸭绿水,狠狠的揍那些叛逆“侯君集,人家一天也没属于你们李唐,算哪门子叛逆啊?侯君集为什么这么生气,还不是张大帅那封信给气的。

  信很简单,上来就提到了仁义和国家的渊源,不就是老孟去见梁惠王的时候的事儿嘛,人家梁惠王招贤纳士,老孟前去应聘。梁惠王问老孟有没有有利于本王的治国方略?老孟答非所问,说:大王何必曰利。我这里只“仁义”而已矣。并阐述了求利的危害。意思是:如果大王求利,则“上下交征利。”大家都学大王去争利,则国家就危险了。

  所谓“利”应该是指经济利益。大王要维持王族的生存,江山稳固,当然要有经济基础,所以不得不求利。然而,诸侯、大夫、士以及老百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样一来,在有限的生存资源面前,争夺与冲突就不可避免。有什么法子呢?老孟说:“讲仁义。”可是,大家讲都仁义天下就太平了吗?

  老孟的主张肯定是善意的。如果普天之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讲仁义那天下肯定是太平的。问题是如果有些人讲仁义,不求利,而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就不讲仁义,那么讲仁义的人们可就惨了。羊群里如果没有狼,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有一两只狼在里面,那羊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老孟所处是战国时代,如果真有哪位君王昏了头听了老孟的话,其结果无异于自杀。

  古往今来,天下乱就乱在这个“利”字上。世上只要有利就没有不争的。除非你有以身伺虎的精神。佛教教主好像有这种精神与主张,释迦牟尼在有一世就曾以自己身体喂过老虎。不过那只是个故事,是否确有其事,不得而知。

  实质上,老孟所谓不讲利,只讲仁义仍然是一种取利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点类似《老子》提出的“不争”,“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并非彻底地放弃对于利益的追求。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他的信念是建立在一个善意的推论上。根据他的这个推论,只在要讲仁义,自己的利益还是有保障的。其最终目的还自身的利。

  “仁义”是孔孟之道的理论核心。这个世界乱了几千年,儒者唱仁义就唱了几千年。有用吗?更别说高句丽是敌国,丫跟高句丽讲仁义,是那根弦短路了?张镇周在信里直言,仁义只对汉人讲就好,夷狄之辈,讲什么仁义,不服?不服,你来试试,看看老张不把你打的满地找牙,我老张可不是什么圣母

  侯君集正是看到这里愤而出兵越过鸭绿水,去攻打已经退往朝鲜半岛的汉军,尽管侯君集手里有三千玄甲兵,但是府兵制的李唐军队哪里是一只脚踏进近代化军军队大门的汉军的对手,一场激战,唐军损失惨重,就连他们的主帅侯君集都被活捉了可以说唐军大败特败

  不过张镇周奉李承宗的命令,没有多难为同为汉人军队的唐军,不仅如此,汉军的军医们还辛辛苦苦的为唐军伤病们疗伤治病,连侯君集也被他们从死亡线上给拽了回来张镇周本着不留祸患的原则,在把杨万春给弄死了之后,就放侯君集带着残兵败将退回了辽东,不得不说汉军反击从来真的是不手软啊

  不开眼的人不是只有侯君集一人,趁着汉军灭了高句丽的时候,新罗和百济同时出兵,很是抢了几块地盘,新罗花郎道的统领金庾信竟然吃了雄心豹子胆,派使者去见麦子仲要求汉军退出平壤城,还balaba的提了不少要求,弃大信而惜小利说的就是这些棒子的祖先

  新罗如此,百济也没好到哪儿去,两国的小人做派惹恼了张镇周,陈棱,麦子仲,阚棱等几位朝鲜半岛联合指挥中心的汉军将领们,在他们的指挥下,百济首先遭了大殃,连他们的王扶余璋和扶余王族都让阚棱给屠了个干干净净至于新罗,也没好到哪儿去,金庾信,金春秋等对汉军出言不逊的新罗权贵被汉军给诛了九族的男子,他们的妻女被发作了奴隶要不是新罗的真平王金白净见事不好,跪求汉军放过再加上李承宗那边来了旨意,鸭绿水以南的朝鲜半岛暂不并入李汉国土,留着新罗做个殖民地好了

  再说了这个新罗真平王他没有儿子,可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扶余璋的善花公主就算了,残花败柳,可那个金德曼还有金德曼的堂妹金胜曼,尽管她们是棒子娘们,但是给自己俩儿子抓来做个小妾还是不错的,唉李承宗苦啊,家有悍妻,杨倩只允许他纳了柳桃儿和裴芙儿,这么多年身边在没有出现过其他的女人,自己是不能种马后宫了,可自己的儿子行啊,他之所以留下新罗,一方面是给大唐留个钉子,另一方面是在新罗身上实验殖民地管理经验,再有就是为了自己儿子李恪的幸福咯

  在汉军强大的压力下,新罗真平王没有一点办法,只能把自己的女儿和侄女交了出去,至于新罗,新**脆就变成了李汉的保护国,新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全被李汉死死的掐在了手中


  (https://www.daowx.cc/bqge197991/1024744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