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重生出嫁当天!换亲后姐姐杀疯了 > 第203章 来自东夷的礼物

第203章 来自东夷的礼物


四夷馆的官员过来,是受皇帝旨意。
  “东夷汗王闻听沛王开府,特意送上贡礼。”
  四夷馆的官员拿出一份东夷的礼单。
  礼单最上面写着“方物,织金红绒毯若干”。
  东夷的织金红绒毯闻名天下,由羊毛织成,是上等贡品。
  李菁岚仔细观察绒毯。
  手摸上去异常平滑,样式美观华丽,带有强烈的东夷特色。
  绒毯上面有织金花纹,金线都是纯金。
  证明东夷那边不仅掌握了羊毛脱脂的技术,还掌握了将金子打造成金线的技术。
  金子的熔点很高。
  能熔化金子,证明那边有煤有炉,有高超的手艺匠人。
  如果东夷把金线技术用到铁器制作上,那就太可怕了。
  高档品无法形成大规模的生产模式,无法召集组织大量的工人。
  只有低档的民用品才可以形成密集型生产模式。
  应该鼓励东夷的百姓织毛衣卖给内地。
  东夷的老百姓都去织毛衣赚钱,就没几个愿意在马背上奔波了。
  然后是撒马尔罕国的贡礼:“一只狮子。”
  看到东夷的礼物时,李菁岚还是挺满意的。
  但当看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礼物后,李菁岚的脸黑了。
  送狮子做什么?
  开马戏团吗?
  她看向四夷馆的官员:“我不懂礼仪,想问问我们沛王府收了后该怎么办?”
  “陛下说,沛王府收了礼物后当回礼。”四夷馆官员拿出两份回礼的清单。
  “这是四夷馆代沛王府拟的回礼清单,”
  李菁岚看完后,脸更黑了。
  送一只狮子过来,要回三十箱的礼物?
  绸缎、布匹、铠甲、铁器、瓷器一百多种?
  这些东西运回中亚,撒马尔罕的使者能发一大笔财。
  狮子才值几个钱?
  怪不得明宪宗一听到撒马尔罕的使者送狮子,气得连山海关都不让撒马尔罕的使者进。
  李菁岚微微一笑,“我记得小时看过一本西域的书,说是玄奘法师翻越葱岭后,看到撒马尔罕国内遍地所植皆葡萄、粳稻……”
  “百姓们的民居皆是黄金为顶,白银为墙。墙上镶嵌巴掌大的蓝绿宝石,光华耀眼。”
  “玄奘法师又写道,狮子此物乃西方原野山林之常物,亦如中原虎豹之类耳。”
  李菁岚说到这里,轻轻一笑:“小时看到的书,记不太清了,大致只记得这些。”
  什么?
  四夷馆的官员愣了一下。
  老百姓住的民居都是用黄金做的屋顶?
  这么有钱吗?
  这么有钱竟然只送一只山林里随处可见的狮子恭贺我们沛王开府?
  把我们天朝当傻子糊弄吗?!
  李菁岚接过礼单,把铠甲铁器等划掉,只留下绸缎和茶叶。
  李菁岚声音淡淡,“我这人俗气,只喜欢金银和吃食。”
  “我听说在撒马尔罕那边有一种圆圆的萝卜,里面的果肉是红色。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如同甘蔗一样的脆甜。”
  “下次撒马尔罕的使者再来,给我送几百斤种子便好。”
  “闻听大月氏那边有一种松子味道特别鲜美,也可以送几百斤过来。”
  然后又说起东夷:“东夷的羊毛不错,下次给我送几千斤。”
  说到这里,李菁岚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决定试探一下东夷,“我只要脱脂后的羊毛。”
  四夷馆的官员根本没听出李菁岚话里的意思。
  带着被人糊弄的愤怒铁青着脸回去了。
  听说回去后,把撒马尔罕的使者大骂了一通。
  皇帝听了这个消息,只是一笑。
  倒没放在心上。
  然后拿出一份行程密报。
  陆伯舟的船队顺流而下,再过几日就要进入江浙的范围了。
  放下这份行程。
  又拿出另一份密报。
  这是有关淮河的密报。
  看完密报,皇帝双眼微眯。
  这次陪着陆伯舟南下的人里,有察事处的探子。
  “魏国公……水师……赵王……”
  皇帝缓缓闭上眼。
  陆伯舟承继大统之前,他必须把水师拆分。
  否则到时新君势弱,武臣势大。
  王朝倾覆就在片刻。
  皇帝睁开眼,寒光四溢。
  ……
  溪水村。
  今天休假回家的牛大乙听着亲爹的念叨,有些烦躁。
  “给你提亲的现在排成长队……”牛大乙亲爹却是骄傲的不得了。
  谁能想到他儿子现在竟然成了沛王府的管事?
  而且还没被净身。
  现在牛大乙的月钱由宫里发放,涨了不少。
  如果能安安生生的工作几年,说不定能捞个品阶。
  这可真是一步登天了。
  现在牛大乙爹出去,都有人喊他牛老爷了。
  “我的亲事你们可不敢随便答应,我不能随便娶。”牛大乙就这样和他爹说。
  “你以前就是个农夫,咋还不能随便娶了?”牛大乙亲爹听到这话,恼了。
  牛大乙向亲爹解释,“我娶亲得娶府里的女管事或者作坊里的管事,你可不能什么香的臭的都给我往家里拉,咱家不缺银子也不缺人。”

  他怎么可能随便娶亲?
  怎么着也得李菁岚和陆仲玉点头才可以。
  “总之我的事你别管了。”牛大乙叮嘱他亲爹。
  “你还是早点娶媳妇吧。”牛大乙亲爹说起古先生,“别像古先生,早年间没生下孩子连个养老的人都没有,只能找外人养老。”
  听到亲爹说起古先生新收的养子,牛大乙有些好奇,“这个苑二竟还是个读书人?”
  “可不嘛。”牛大乙亲爹有些羡慕古先生的好命,“随便一收养就收养个读书人,长得也挺标致,就是可惜脸上有道疤痕。”
  从家里出去,牛大乙缓步走在乡间小路上。
  现在溪水村的路面重新平整过,可以过牛车。
  路两边的树荫后露出几角屋檐,都是砖石盖成的。
  村民们脸上都带着笑,一看便知生活富足。
  偶尔也有衣衫褴褛的人挎着篮子来卖鸡蛋,这都是外村过来的。
  几家作坊前站满了人排满了牛车,都是来提货的人。
  装卸工在作坊院里不停走动着,装卸着货物。
  现在李菁岚手底下三个作坊,一个作坊经营着肥皂。
  剩余两个作坊都在制腌菜和罐头。
  因受油料的制约,肥皂作坊的生产一直没有扩大,走的高端路线。
  但是腌菜和罐头作坊却是不停的在扩大。
  以前的作坊只是一个小院子。
  现在腌菜和罐头分开。
  每个作坊的占地面积都超过十亩地。
  作坊里一排一排的房屋,里面全是女工。


  (https://www.daowx.cc/bqge21572228/3630868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