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五代霸主 > 94 警示

94 警示


  朱弘昭调任西京留守,按礼制,他该当前往洛阳面圣,交换印信,就算没有这道程序,李从厚也会将他找到洛阳,有些事需要当面叮嘱,将他调任长安,不是为了防备他,他那点本事,李从厚还不放在心上,让他去长安,是为了巴蜀的事情,所以必须要好好交代一下。

  “臣朱弘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来人,看座!”李从厚虽然不喜欢朱弘昭,但毕竟是前朝老臣,该起码给的尊重,李从厚还是有分寸的。

  “多谢陛下赐座!”朱弘昭做到了软凳之上,内侍全部退了出去,只剩下李从厚与朱弘昭留在了殿内。

  “当年秦王兄是怎么死的,你心里应该有数吧,几年过去了,朱洪实、冯赟、孟汉琼都已经死了,唯独一个你却还活着,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朱弘昭听到李从厚说起这些往事,吓得连忙拜在地上,战战兢兢,他原本以为李从厚要跟他说公事,没想到李从厚给他说这些私事,此刻他也明白了这些人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了。

  “臣有罪!”

  “王兄当年率内府亲兵入宫,你们心里都是很清楚,王兄绝对没有篡位之意,他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担心朝局出现动乱,所以才会以防万一,可却被你们诬陷为谋反,朕的王兄是什么人,朕心里很清楚,他绝对不会为了权位而造反,可惜就是因为你们,最后秦王府上下数十口,全部罹难,惨死在你们的刀下,还有朕那不满三岁的小侄儿,他又有何罪,你们要如此逼迫,斩草除根,若是换在两年前,朕此刻恨不得将你千刀万剐,以卸朕心头之恨。”

  “臣罪该万死,还请陛下赐死!”

  “朕若是想要杀你,何必等到今日,早就已经将你处决,当年先帝伐蜀之际,安重诲督军粮,也是你上奏说安重诲怨望,还驰告石敬瑭说安重诲为了夺他兵权而来,像尔这等罪责,朕留着你,是念你尚还有用,所以免你一死!”

  朱弘昭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在磕头,以李从厚现在的威势,杀他真的不算什么,以朱弘昭的为人,也不会得到多少人的同情,这一点朱弘昭心里也很清楚。

  “此番让你出任西京留守,乃是望你能够戴罪立功,朝廷意欲将对西蜀用兵,在此之前,需要设计分化瓦解蜀国内部,让他们未战先自乱,你既然是擅长阴谋之人,想必这件事对你来说不算是什么大事,此事办妥之后,你就可以告老还乡了,朕会让你安享晚年,若是办不好,你就可以自裁谢罪了,你的家人也会受到株连,或许你还可以逃奔蜀国,但待朕灭蜀之日,那你该当知道是什么后果!”

  “臣不敢!陛下但有驱驰,臣敢不效死!”

  朱弘昭并不怀疑李从厚说的,他确实不敢这么做,一旦他背反朝廷,全家老少就都会因为他而丧命,他都快六十的人了,没必要为了贪生余后的几年,最后落得一个全族覆灭的下场,他只能相信李从厚说的,办妥之后能够保全自家性命。

  “很好,明日,你就可以离京赴任了!”

  “臣叩别陛下!”

  朱弘昭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宫城的,整个人心神恍惚,完全就是一副抽干了精气的木偶之躯,他从来没有想到李从厚将这件事惦记了两三年之久,单就这份隐忍,就足够让他畏惧的了。

  朱弘昭出了宫门,正好遇到了冯道,冯道自他前方而来,他整个人怅然若失,仿佛完全没有看到,若不是冯道连唤他几句,他还失神不知。

  “朱大人今日回京面圣,怎么这副表情,难道是陛下责备了吗?”

  “没有!没有!”回过神来的朱弘昭连忙应道:“陛下宽仁,岂会无端责备,不过是在下因日夜赶路所以心神疲惫,方才有些失礼了,还请冯相莫怪!”

  “原来如此!朱大人即将出镇西京长安,那是西北重镇,而且遥制巴蜀,这其中的干系,朱大人想必也是知道的,陛下派遣朱大人镇守长安的用意,朱大人也该明白,辛苦朱大人了。”

  “不辛苦,不辛苦,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论辛苦,还是陛下,其次就是冯相了,冯相进宫,想必有事要呈秉陛下,在下就不耽误冯相了,日后再叙,告辞!”朱弘昭心神很乱,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与冯相叙话,所以也是寻个借口匆匆离去。

  “陛下,这是年终吏部考核之后的奏本,此番考核之人乃是各州刺史、各镇节度使及下属官员,吏部经过两个月的考核之后,罢免了一批平日里贪赃枉法的官吏,能力不足者降职,能力优越者,进行了褒奖,所有细节都已经写在了奏折之上,请陛下御览!”

  “甚好!朕虽为天下之主,然不可能事事亲为,治民还需要贤良忠厚之臣相助,朕也知道,自古以来,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摒弃私心,但若是能够其中有五成官吏能够妥善的安抚民生,那么天下就能安定,有七成那就是天下盛世了,朝廷官员数以千计,尤以地方上的县令、刺史这些人最为紧要,考核官吏,不能单单只是考察他的品德、地方钱粮,最重要的是民生,地方粮价几许,百姓家中存粮多少,这些才是评价一个官吏是否合格的真实标准,所以还需要御史台严密督察,方才能真的政通人和啊!”

  “陛下深思熟虑,是臣所不及的,臣一定时常督促御史台做好本职之事!”

  “冯相办事,朕自然是相信的,辛苦冯相了!”

  “陛下,臣刚才进宫之时,看到朱弘昭朱大人,似乎有些心神不安……”

  “想来是有些疲倦了吧!国家方针大略已定,我等君臣当上下一心去办妥此事,早日一统天下,诸公也将是名留青史的贤臣,千载留名啊!”

  “圣君在朝,那是臣等的福分,若能跟随陛下能够做这千古大业,臣等自当尽力……”冯道自然也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哪一个文臣不希望成为萧何、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但也得有机会才是。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daowx.cc/bqge219687/1361998.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