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五代霸主 > 102 暂且不动

102 暂且不动


  襄州,山南东道节度使衙署之中,王思同正在处置公文,山南东道下辖襄、房、均、郢四州之地,二十余县,这其中的军事,都需要王思同来统筹,王思同作为节度使,虽然不再治民,但是这四州军务却也甚为繁琐,所以他还是很忙碌的。

  “唉……”王思同处置好了最后一件公务,长长的深了个懒腰。

  “报…报…”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从正门传到了正堂,让正准备回后堂歇息的王思同吓了一跳,同时也涌现出一股不好的感觉。

  “发生什么事情了?”王思同走下堂问道,按理说现在大宋与江南各方势力还是十分安定的,都已经派遣使者交好,他上任两年来,境内一片太平,按理说应该不会有战事的。

  “节帅,大事不好了,昨日郢州指挥使李重俊将军外出巡视,遭遇一股劫匪,结果…结果…”

  “结果如何?”王思同质问道,李重俊可是洋王李从璋的儿子,皇帝的从子,身份尊贵,就是因为南方安靖太平,所以才被皇帝派到郢州出人指挥使一职,他可不能出事。

  “李将军被匪徒杀害,随行护卫只有三人归来,郢州刺史高大人特发来寄递!”

  “杀害李将军的那些匪徒可知道是什么身份吗,李将军武艺不俗,一般的山匪根本不可能将他杀害的,到底是什么人?”

  “据回来的卫士交代,那些人操的都是江陵口音,而且以官职相称,极有可能是南平军。”

  “南平军?高从诲,唉!”王思同自然能够猜测的出来,不过没有证据,他也不好妄下判断,该如何处置,还得由朝廷决断。

  “来人,将文书立即送往洛阳,呈报朝廷!”

  五月十四,端午节刚过,洛阳依旧如过往一样,一片太平景象,经过数年的治理,洛阳户口已经达到二十万户,要知道当年洛阳可是重灾区,从黄巢之乱开始,这里就是饱经摧残,至今也不过四十年的时间,能恢复到这个样子,已经是十分难得的事情了。

  正德坊的一处茶寮之中,李从厚一身粗布麻衣,脚下穿着的也是麻布单鞋,俨然就是一副平明百姓的装束,在他的身边,只有郭威一人跟随,郭威也是一副苦力的装束,谁能想到当今皇帝会出现在这里呢。

  “主子,这里龙蛇混杂,实在不宜久留,还是早些离开吧!”郭威虽然不是第一次跟着李从厚出来查访民情,但是这样只有两个人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郭威可不敢大意,自然是更加小心翼翼。

  “你知道自己一顿饭吃下来要多少钱吗,而这里的人一天的温饱要多少钱,而他们一天又能挣多少,若是不亲自体会一下,怎么可能知道呢?你是要做大事的人,要学着亲自体察这些,而这些才是一个政权的根本,为何当年黄巢、王仙芝作乱,会一呼百应,还不是因为失了民心,你我一衣一食都是他们提供的,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明白吗?”

  郭威点点头,明白了李从厚的心思他跟随李从厚已经快十年了,自然明白李从厚的心思,李从厚素来最是关注民生,所以李从厚才会隔一段时间就会出宫暗访民情。

  “你看那个买包子的小贩,一个包子两文钱,若是他一天能卖一百个包子,裁去成本的话,差不多可以赚上一百文,也只够买上几斤肉而已,还有那个卖豆子的,可能挣得还没有卖包子的小贩多……”

  李从厚虽然身为帝王,但他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很清楚,帝王不过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管家而已,虽然是家天下,但真要是为所欲为,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自古以来因为骄奢而败掉社稷的君王大有人在,李从厚不想学杨广。

  就在两人低声交谈之际,一名身着绸衣的中年人来到李从厚的面前,来人正是内侍李道一,李从厚虽然是只带了郭威外出,但也不会隐瞒宫里面的人,李道一身为皇帝的贴身内侍,自然清楚皇帝的行踪。

  “出事了!”李道一只说了三个字。

  “回去!”李从厚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李道一如此慌慌张张的赶来,肯定是大事,不然内阁和枢密院就可以解决了,不必他回去。

  “什么事?”李从厚穿过街道钻进了李道一准备的马车之中,上车之后,李从厚立即询问李道一发生了什么事情。

  “郢州指挥使李重俊将军被杀,马楚进贡的使团被劫!”

  “高从诲?”李从厚略微思考一下,便联想到了高从诲,郢州是跟高从诲的地盘接壤,能杀害李重俊的人是谁,再加上马楚进贡使团被劫,李从厚立即就能得出答案了,必然跟高从诲脱不了干系,高从诲也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先前李从厚没有过问而已,现在竟然杀了自己的人,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等李从厚回到宫城的时候,郑仁诲早已经等在那里。

  “陛下,刚刚接到山南东道节度使王思同与郢州刺史的禀报,郢州指挥使李重俊被杀,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种种线索表明,此事十有八九就是荆南节度使高从诲所为!”

  “没有确凿证据,那就调查清楚,不可以妄下判断,让李专美去一趟江陵府吧,不是说马希范进贡的使团也被劫了吗,再派人去一趟湖南,问清楚事情的原委!”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如今国中仓廪丰足,将士精锐,完全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南下攻取江陵,江陵乃江南要枢,东下可以下吴越,南下可以取湖南,西去可以攻巴蜀,千载良机,陛下为何迟疑呢?”郑仁诲不解,李从厚为何放着眼前的机会不用兵。

  李从厚微微笑道:“眼下是五月,江水上涨的季节,加之又是夏忙的时节,还是等一等,我们调拨兵马粮草也需要时间,等到秋后再用兵吧,这段时间先借着调查真相的时间好好谋划一下!”

  “陛下高瞻远瞩,臣不及也,臣明白了!”郑仁诲这个时候才明白了李从厚的用心,不是不用兵,而是等到最合适的机会再用兵不迟。

  “高相抱病在家,这枢密使的职位,朕想安排张希崇接任,你以为如何?”

  “臣明白陛下的心意,臣遵旨!”郑仁诲知道自己的资历尚浅,虽然他跟随李从厚快十年了,但比起那些效力朝廷二三十年的老臣,他还是浅资历,李从厚这么安排,也是考虑到那些老臣的心思,这一点郑仁诲还是了解的。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daowx.cc/bqge219687/1362006.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