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蒹葭酒楼 > 第160章 功法

第160章 功法


  凌千道看着叶寸,李东等人,说道:“我领悟到了一篇功法,你们好好感悟一下,对你们如今的修为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认真听。”

  凌千道炖了一顿,好像在思考着,然后脱口说道:“此篇修道叫做入手,我们修道入道当时的步骤看起来实在是过于简单,基础不是很牢固,所以这篇功法对于我们巩固基础很是重要。”

  “诸真人说玄说妙,真个玄妙,然皆命宝凝性珠明。臂之秋成以后,谷谷咸熟,粒粒有味,百千真人,玄门家诸书,言言道妙,如百谷不可缺一,其所以得成熟者,莫不由春耕夏耨,及时培养得来。今学者不知真人入手一着,妄冀道妙,从半空而入,备极艰苦,以为道在是,是何异不耕耨而求秋成者?所以初学道者,妄冀有神仙之事,才坐思报,此理必不能深,未始有功□之修,虽得必失。此功□□能久。入手者先有善根,后坚道念,何患不成?”

  凌千道看着李东说道:“兄弟,你的身法在我们几个兄弟间是最不纯属的,下面的这篇功法,讲的就是身法。”

  李东听完很是感动,说道:“谢谢兄弟了,”李东的眼神看起来好像都比别人的要有光许多,凌千道心中暗暗的肯定了下,然后脑海中组织了下言语,就继续看着李东,缓缓的说道:

  “凝神定气,闭目合口,盘足而坐,右足叠外,两手安两足曲处,从□伸腰背,用力提两手起,平肩分开一字,掌仰上伸,至顶合掌。分开弯抱怀中,右手叠左手,掐纯阳诀,叠脐下,则一阳生于阴,而阴阳互包。先旋左肩,次旋右肩,贵圆,转三十六数。提撮前后道,如忍大小便状,尾闾左右转,亦如转左右肩数。然后叩齿,齿合定,舌向下搅中线,自左至右,复至左为一转,开齿,舌向外唇,自下线卷至左,向上线,从右复下线,为一转,津液满口,漱吞下。以上俱三十六数,是为身法。

  有生以后,人身出孔皆有液,皆不可复归,惟舌下津液可饮,复归五脏,故曰道水也。在人身曰气也、液也,气衰则液不起,液少则命不长。命之系在三线。舌下线为脏腑泉脉,线两旁为阴之都,为百川四海之统汇,外唇上线为年寿,下线为疾病,三线左右无时不湿。万物之生化,从阴入阳皆以湿生,则可知人生矣。真人以舌为赤龙,搅神水,液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复化为液,液复化为精,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轮转无穷,运行无极,天地不足为久寿矣。《九皇上经》曰:始青之时月与日,两半同升合成□,出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弹丸黄如橘,中有佳味甜如蜜。玉池者,舌下线两旁之液。液与神气一合,谓两半合也。玉醴金浆原是大药,而人身亦有之。假如习不唾法,有唾则咽之,令人精气常存,面目光彩。又况液之涌为醴泉,液之聚为华池,液之降为甘露,液之灵为神水,随搅随服,无时不然。养精源于脏腑,宣百脉以长春,玉醴金浆,莫过是矣。

  舌下津液为在天所以与我之粮,而搬运不穷,资饮不涸,故曰粮泉。每一日可搅得十六两,一昼夜计二斤。服津液归脏腑,归而复出,散而复归。津液之菁华入丹田,每斤得一毫。勤学之士除饮食游卧荒废六个时,计一昼夜只得六个时服液,是每日有一毫至丹田。由外入内之功一年,计液入脏腑之数有三百六十斤,计液之菁华入丹田之数止三分六厘。行之一年,溉脏润身;行之二年,化养万神;行之三年,与天地齐。其径又况抱药飞身,昼夜咽升,得十二卣,全在于此。故曰:神水不离身,华池日月亲,若能常得饮,便是大罗人。”

  李东好像顿悟了什么,全身的精光闪烁,凌千道看着李东叶寸等人都有一些领悟,凌千道静静的等待他们,渐渐地,叶寸苏醒了,然后李东等人也一个接着一个的苏醒,苏醒过来的众人全都惊喜的对着凌千道说:“千道,这次真的是大收获啊!”

  “是啊是啊,这样的身法功法简直就是神了,我一修炼感觉自己的行动都简便了许多啊!”

  “是啊是啊,幸好我们有兄弟千道啊,兄弟果然对我们是没错的。”

  ……

  凌千道看着众人,兄弟们不断的在互相的称赞自己,凌千道笑了一笑说道:“兄弟们,我们平天仙宗的功法,不注重外修,之重内修,所以我们的肉体都是比较脆弱的,这也是我们仙道普遍的弱点,所以我下面这篇功法,也是由外入内的,这在我们修道初期,可能比较艰难,现在我吗修行此功法,还是比较快速的,所以大家也听上一听。”

  “一合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合辟往来见之鼻息,故曰氤氲开辟,其妙无穷。凡人胎中随母呼吸,气足受生,一点元阳聚于脐下,而上通于鼻,是云呼吸,呼吸者,气之最先者也。气之在人身,有八百十丈,经络相缠,靡刻不运。朱紫阳曰:天地间只是一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只是一呼吸,大则为天地一岁之呼吸,小则为人身一息之呼吸。天地人身万物、精气神合聚,去所不过呼吸两字,然则入道者安得不于此处下手也?古真人多言服气,是以有闭息至十至百至千者,世人不知其窍,亦效之。岂知闭息者,先吸多呼少,渐有吸无呼,后并呼吸俱无。故有一坐数日,一睡效年,即千百年犹是也,此已至仙之化境也。

  初学者不可效,何也?盖闭息之功,妙在不动心,若忍住不出则心气阻抑,神先嚣矣。已动之心而复阻其息,内气既乱,必招之疾。人心上千头万绪便是千生万死。无生子仙师开示由外入内之功:由外者,由鼻息入也,吞液以来,将诀顿在心上,数息一百以调和气息,然后将前所顿在心上之诀取出,安在两鼻孔内,每一吸有五诀,绵绵而进,至于呼则听其自出,行之纯熟,此时之心但能领略,惟是皈依道诀,自无暇作别想,不收心而心自收。其妙在顿,初犹知有五进,已觉气脉和畅,及至融贯,竟似不出,渐至不知有进,并不知有诀,乃是合外于内,而内之莹然者出焉。五数,且二五,渐至三五、四五、五五,自然而进,毫无勉强。

  有从此得忘者,是云坐忘,静极则忘,道根乃生;有从此得睡者,是云坐睡,精气不倒,魂魄乃灵,忽然有气自丹田起,涌至喉间为橐,渐至泥丸,气冲下为龠,橐龠既见,其声如雷,是云内呼吸,内呼吸已至,便不用鼻息,并无暇用诀。以由外入者,以外呼吸触取内呼吸,今内呼吸己至,则外者可弃矣。世人无一事不用心,自用诀顿心,此如炉中火焰正飞,忽以一物顿于其上,焰自不起,而火之力皆为所顿之物之所用。顿心亦犹是,其以五数送入,如有声者,即以鼻为口;其以五数轮转,悉能照者,即以鼻为心。心死而神生,譬之汞然。汞之体无刻不动,有法以死之,汞死而宝成。此数在身为五官,在天为五行。儒体天之教,而以五伦治天下;佛出天之外,而空五蕴见吾心。不观之易数乎?一三五七九,阳数也,天数五五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阴数也,地数六五得三十。

  天地之数,合五十有五。盖以乾二五成十者,一九合也;坤二五成十者,四六合也;巽兑二五成十者,二八合也;震艮二五成十者,三七合也:离单得五,坎二五成十,坎离无偶。总之五十有五,不离五数也。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大易衍五,天地之数,咸备人身。五官在父母胎中,官官皆象。今诀以一还一,每一吸还五官,原自之数而还之,既久仍自归一,如大易五数之相生是为真息。故曰: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息玄达本掸之机。古诗曰: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

  其归一者,一水也,道水一也。水之数原是五数,观之土德一气,火德三气,金德七气,木德九气,而水德五气,其数皆以单行,要不外二五成十之数。寂兮寥兮,恍兮惚兮,杳兮冥兮,此何物也?也。内取真汞,内采真阳。炉何在?太极是也;丹母何在?清净是也;龙虎鄞鄂何在?无所为而为,不期然而然是也。行住坐卧皆可见此。行之时,形动神凝;住之时,体静神照;坐之时,心死神生;卧之时,气精神一,是之谓真息。

  鼻气之入,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出一尺二寸而未尽。人身之气,大抵入数少出数多,此其验也。诀之妙,只取其入而非苦于入,其入也,悠焉长焉。五进,非真以五吸而进也,绵绵耳;出,亦非听其出而不之照也,也乃所以入耳。曷为其然?假如入数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则虽有五入,而未能达于重楼,直至一出乃得下降,恍有一股暖气自喉引至脐下,此时之心,领略出之妙胜于领略入之妙,是出非出也,出乃所以入也。”


  (https://www.daowx.cc/bqge254456/1407762.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