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凤凰珞 > 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

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


  正文]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

  第172章  千里奔袭,大捷频传

  思来想去,哈赤到底算是一代豪雄,最终按捺住蠢蠢yù动的sè心,摇头道:“为了绝sè而放弃我族千秋大业,智者不为。哈脱脱,你马上率领二千族人,去把乌尔族全族上下,不分老幼,给本王全都宰了,再传令附近各族,谁若敢再不臣服,那就是他们的榜样。”

  “不可”

  话音未落,一位满头小辫,留着白胡子的老者越众而出,急道:“王爷万万不可,当年就是因城内空虚,以至于被明军出其不意的攻占,前事可鉴啊”

  哈赤脸sè一沉,冷哼道:“明军已非是当年的明军,我哈赤又岂是当年的吴国公?城内尚有三千守城步卒,怕什么?”

  老者摇头劝道:“那三千步卒大多是汉人回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可不防”

  哈赤为人刚愎自用,闻言冷冷的道:“我待他们如同手足,他们则必定不会背叛我。汉人说得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担心这个防着那个,将来占据中原,难道还要把所有汉人统统杀光了不成?”

  不想老者长叹道:“该杀,都该杀,要是早年都杀光杀绝,我大元又哪能覆灭”

  “汉人无处不在,你杀的光吗?”

  瞪着老者,哈赤冷笑道:“就是因当年王公贵族都与你一般的鼠目寸光,méng古人不把汉人当人看,随意斩杀,结果短短百十年,大元就被揭竿而起的汉人推翻。要是能学学唐朝的天可汗,恩威并济,一视同仁,何至于又被赶回草原,以牧马为生?”

  老者神sè愤怒的闭上嘴,他属于那种极端的民主主义者,眼里只有méng古人。而王爷则属于以汉人血统为荣的,此种人现今在méng古比比皆是,本身二人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张,此刻自然不敢继续反驳下去。

  老者名叫托儿木,乃是部族的老辈,年轻时箭术jīng湛,偶然间shè下了一只大雕,也就是所谓的哲别了,一直教授王子哈脱脱骑shè。

  气冲冲的出来,托儿木拉着哈脱脱走到一边,低声道:“这几日我观那些汉族统领,都面带不悦之sè,大有造反之意,你若一去,城内空虚,太危险了。”

  哈脱脱心里惊讶,为难的道:“可我身负王命,不能不出城。”

  托儿木知道几位王子都对王位虎视眈眈,是以哈脱脱不敢懈怠父命,看看左右无人,轻声道:“今晚那些汉人会聚在一起商议造反之事,你先把他们都杀了,则汉兵群龙无首,自可放心离去。”

  哈脱脱有勇无谋,一向对师傅言听计从,兼且méng古人一向把汉人视为猪狗,当即点头答应。

  夜晚,可怜的汉人军官就因一起吃酒发发牢sāo,就被冲进来的méng古人屠杀殆尽,哈赤闻讯不以为意,随便呵斥儿子几句完事。

  鞑靼人都以为不过是一件小事,平日猪狗一样的汉人杀的多了,没人会在乎,谁知因此而犯了大错。

  秘密赶到城外的朱祐桓,不敢停留过久,顾不上打探城内虚实,反正抱着兵贵神速的念头,连夜命二百人换上méng古人的衣衫,又命其他人换上huāhuā绿绿的汉人nv装。

  第二日一早,驱赶着八百‘良家fùnv’,一路嬉笑怒骂,朝亦集乃路城缓缓走去,把守城mén的méng古人躲在城里吃酒,十几个汉人心惊于上司的死,战战兢兢的看着远处的méng古骑兵。

  都不敢出言询问,即使来人有些古怪,鼓鼓囊囊的汉nv貌似太féi胖了。

  这边不管不顾的闷头前行,很快就到了城mén不远处,朱祐桓不知就里,大喜之下喊道:“杀”

  二百骑士立时策马蜂拥而上,瞬息间就奔驰到城mén口,守城的汉人都看傻了,不约而同的叫道:“我们是汉人,我们投降”

  朱祐桓骑在马上厉声道:“那就杀进去,将功赎罪,鞑靼人一个不留。”

  瞬间城头城下几百个汉人反水,带着一千多明军举着刀枪冲进城去,留在营地中的李千户见之狂喜,急忙下令两千骑兵追上去。

  有了投降的汉人领路,三千多jīng锐明军对整个城池展开一场大屠杀,朱祐桓眼里根本没有什么民族和解,现今唯有靠着铁血杀戮,方能彻底震慑所有异族。

  攻打王宫时遇到顽强抵抗,转眼间身边就被shè死十几个人,朱祐桓眼睛都红了,吼道:“抬弩,杀了这帮王八蛋。”

  二百亲卫迅速抬起一具具手弩,一道道劲风飞扬,老迈的哲别托儿木惨叫一声。

  “稳扎稳打,一百人举盾挡着,其余人分三段次,一刻不停的放箭。”

  幸亏都是训练有素的兵士,听得懂六爷情急之下的胡言luàn语,按照平日训练时的严格要求,一队人就地取材或干脆举起小小的圆盾,护在前方。

  后面的亲军分成三行,第一排只管瞄准shè击,第二排负责上箭,第三排帮着打下手,互相之间配合熟练,完全是仿照后世热兵器时的战法。

  朱祐桓则带着二百人左右护持,击杀冲出来的méng古武士,每三人一组,还是一个人持盾,一个人举着长枪,一个人拎着战刀或是战斧。

  守卫王宫的武士不过几百人,哪怕是战力比明军强得多,当面对战阵时还是一时措手不及。

  初期明军伤亡很大,渐渐的都品味出战法的好处来,尤其是当不费吹灰之力杀死敌人时,士气大振。

  一人举盾硬抗méng古人的弯刀,身后兵士tǐng枪就刺,还未等méng古人躲避,又是一人挥刀砍去,弃置多年不用,代表着汉族上千年来的战阵jīng华,瞬间大放光彩。

  朱祐桓并不知他无心chā柳柳成荫,几十年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重新捡起战阵之道,以至于彻底剿灭为祸百年的倭寇。

  久经训练的士卒比起只靠着个人勇武的méng古武士,很快就分出了高下,六爷苦苦yòu导的团结就是力量,此刻终于都体会出其高明,即使再厉害的猛虎,也挡不住一群豺狼的攻击。

  冒头的武士渐渐都被杀死,但是躲在暗处shè箭的弓箭手,还是给明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戴着鬼面具的朱祐桓因太过显眼,成了鞑靼人一起招呼的对象,不停的冷箭shè来,幸亏有身边亲卫拼死保护。

  气急败坏的朱祐桓大怒,叫道:“纵火,烧了这该死的破王宫。”

  军令下达,明军眼见同僚战死,动作疯狂的掏出火折,撕扯下披在身上的破衣衫,淋上随身携带的火油,狠狠的往把箭头上缠绕,人人一脸的凶神恶煞。

  藏在里面的哈赤一见之下魂飞魄散,急忙高喊道:“别烧,别烧,本王投降。”

  “你放屁,等等”本想下令烧死对方的朱祐桓突然举起手,扭头看了眼杀声震天的城里,怒道:“留你一命可以,赶紧出来让你手下停止抵抗。”

  “将军大人,你要保证小王的xìng命,我可是朝廷册封的王爵,有金册yù印证明的。”

  盯着哆哆嗦嗦走出来的哈赤,朱祐桓不耐烦的道:“我不杀你,一切自当等朝廷下旨。”

  哈赤松了口气,他绝对相信明朝将领的话,对于朝廷虚实他知道的太多了,当下lù出笑容,一眼看到对面的鬼面将军举起了手中宝剑,忙不迭的喊道:“停手,都停手,本王再此。”

  如此一场战役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出其不意的攻击下,二千多的鞑靼人被当场杀死,其余无辜老弱fù孺死伤将近三千人,而明军伤亡一样达到八百人的惊人数字。

  不过经此一战,朱祐桓的铁甲卫彻底脱胎换骨,再也不是原来的羸弱不堪,而是经历过千里奔袭的铁血jīng锐。

  战后,朱祐桓下令厚待哈赤等一干鞑靼人贵族,不许属下劫掠,采用秋毫无犯的方式善待méng古人。

  对此明军大huò不解,鞑靼人则欢天喜地,哈赤被bī着下令召还部族,不想两个儿子拥兵自重,拒绝回来受降,其中大王子哈脱脱慑服几个部落,聚起一万多人往后退了几百里地,占据丝绸之路的咽喉哈梅里绿洲。

  另一个王子哈里木则带兵投靠科尔沁大汗去了,剩余的六千多鞑靼铁骑顺利返回,劫掠的财物百姓都扔在半路上。

  一时间城内关押了两万多的鞑靼人,这一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冒出滚滚黑烟,明军只来得及救出八千fù孺,其余的鞑靼人不幸都被烧死。

  哈赤和一干贵族灰飞烟灭,朱祐桓和李千户表示哀悼,就此意外禀报朝廷。

  甘州城被围困一个月,最终因缺水而举城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朱辅因此受到朝廷大肆褒奖,赏金无数,因身为成国公嫡子,并未封赏爵位,赐封甘州大将军。

  随之而来的亦集乃路大捷更是震动天下,其中李千户作为带兵大将,敢于带兵奔袭千里,攻占méng古重镇,缴获牛羊几十万,人口八千余,歼灭méng古铁骑二万多,威武之名响彻中原。

  一战成了此役冉冉升起的大明中兴名将,李千户被朝廷封赏为平南将军,威武伯,至于朱祐桓则籍籍无名。

  东厂提督陈淮受成化皇帝指使,带着东厂和锦衣卫秘密赶来,准备捉拿朱祐桓回京,一位jīng通军事,受到当地军民衷心拥戴的宗室子,无疑成了帝王的眼中钉。

  不想等陈淮带人赶到时,朱祐桓却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据威武伯如实jiāo代,世子已经带着郕王府亲卫,北上征服整个méng古草原去了。

  帝王为此大怒,下旨各地官府缉拿忤逆朱祐桓,限期令某人回归,不然视为叛国者。

  受连接战胜méng古人的莫大威风影响,有感于目前的困境,朱见深命礼部扬扬洒洒的写了劝降书,派陕西巡抚王恕给那达延汗送了去。

  正在苦战中的小王子大惊之余,急忙和国师谈和,一起接受了劝降书,分别派出使节团跟随王恕进京朝见。

  正当双方罢兵准备休养生息的时候,从草原上又传出一桩消息,忤逆朱祐桓竟和哈密城罕慎前后夹攻,一举dàng平哈梅里,杀了一万三千多的鞑靼人,jī犬不留,大王子哈脱脱带着一百多人逃亡北方。


  (https://www.daowx.cc/bqge256492/1444394.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