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年轻的魅力 > 无吐槽不新番

无吐槽不新番


  来源@和邪社·ganeid

  欢迎来看奇妙的十月新番。考虑到现在大家工作越来越忙,读文时间越来越少,这回我先给干货以便各位取舍。惯例泡面番子贡向原班人马第二季和腐片不扫。其他番第一话追番建议如下图:

  AAA/神作:N/A

  AA/不追不舒服斯基:高达创战者(+)、京骚戏画

  A/这个可以追:KilllaKill、伽利略少女(+)、白色相簿、萌萌侵略者(+)、

  BBB/还算有诚意:武士弗拉门戈、夜樱四重奏(+)、飙速宅男(+)、东京暗鸦、

  BB/再观望一下:苍蓝战舰(+)、钻石王牌、记录的地平线、机巧少女(+)、境界彼方(++)、悠哉日常大王(+)

  B/等完结再说:银狐(+)、少女骑士物语(+)、金色时光、噬血狂袭

  C/还是能抢救一下的:苍翼默示录、风平浪静的明天、恋碍选项、世界最强

  D/我看要完:核爆默示录、打工勇者

  E/撒扬娜拉:N/A

  全26个番,0-2-4-4-6-4-4-2-0,多么完美的正态分布。带+号的是针对特定观众和癖好加成的。比如机巧少女充其量是个BB番但是有了能暖床的夜夜就要给个+。

  另外啰嗦两句,就目前的情报,风平浪静26话,噬血狂袭/KilllaKill/金色时光24话,东京暗鸦24话拆两季,悠哉日常/银狐/飙速宅男21话,其余的除了钻石王牌和高达BF以外应该是季番。

  现在正是轻小说的黄金时代GoldenTime,本季史无前例的爆出了十个轻改番,简直盛世,然而都不是什么霸权的作品。非要论名作,只有IS算吧。8bit简直像亲妈一样侍候这片子,第二季之作仍然精良,令人感叹。反过来,竹宫的金色时光就有点惨,演出在J.CStaff这几年的作品里算是差的,作画似乎和龙与虎那时也没什么进步。(更新:截至发稿时第二话大面积作画崩坏JC你行的)。如果说看点,也只有竹宫招牌式的青春剧情类吧。

  对于东京暗鸦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第一集末出现的那壮绝山河的场面其实不是NTR。如果没有这漫天烟花的演出,这第一集展开实在太慢,让人忘了这是个阴阳师乱斗大作。另外细心的动画党也已经发现了,第一集女主北斗酱不仅没出现在主要Cast表里,甚至没在官图里露脸,原因自己百度。三云岳斗的噬血狂袭似乎从作画到剧本都似乎差口气,第一话真的就做成了流水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别的轻改番都有卖点,比如:

  √萌萌侵略者里大日本国向异世界输出宅文化的奇葩设定,以及男主的冷吐槽,以及幼女;

  √记录的地平线里和SAO略像但是便当不死人的设定(这算啥设定);

  √机巧少女不会受伤里的萌人偶夜夜酱,一部轻小说有个想让人舔的女主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那个名字很长的打工勇者里的各种乳摇和胖次,没错这片除了乳摇和胖次就没能看的;

  √以及脑内恋碍选项第一集有病到家的演出。

  脑内恋碍选项是个不被看好的轻小说动画,卖点稀缺。但是制片方不满于命运,誓将IS精神传承下去,竭尽全力把第一集搞得不能再有病。前八分钟我一直以为在看谁做的恶搞Mad。就这样,这部作品从之前的【必死无疑】评级调整到【我看还能抢救一下】评级。顺便一提,那个打工勇者是扶不起来了,虽然LAWSON看上去砸了不少钱的样子。如果我要是系构,干脆就把电器城设定推翻,你们都去罗森打工去。记录的地平线更接近真实的网游生态体系,毕竟太出格的东西也不会在NHK播出,橙乃真是个致力于世界和平的轻小说家,但是这片子缺个劳模亚斯娜。萌萌侵略者的演出节奏很逗,就是那个马三立老先生嘴里的『逗』字,第一话俨然成黑马。至于那个机巧少女,我都说了,别的不重要,有个好用的夜夜可以舔就可以啦,俗称夜用型。至于战斗场面,至少……比那个什么境界的彼方强点儿吧。

  境界的彼方是轻小说改编的,但是我很怀疑这轻小说能卖出去几千本,换句话说,京阿尼自己搞文库其实就不是来卖的,是来收剧本的。从这片能看出来自日常大失败之后,京阿尼的新番风格有多么保守。冰果蛋市场中二病Free和这个简直共用一个摄影棚一组化妆师一套道具一个射灯,连色温都懒得调。第一话故事很乱,太多的分镜是为展现京阿尼道具组的实力而硬加进去的。非得说亮点大概就是黑长直吧。什么你说作画好?废话京阿尼的片要作画崩了那谁还看啊!

  那么,现在你们还敢期待这个摄影棚里拍出来的全金4吗?

  好吧喷完说点好话,那个ED真不错。简直就是昏昏沉沉20分钟后打了一针强心剂。

  所以,除了IS2,这几个新作的评级:金色时光B、东京暗鸦BBB、噬血狂袭B、萌萌侵略者A+(+逗哏)、记录的地平线BB、机巧少女BB+(+夜夜)、恋碍选项C、打工勇者D、境界彼方BB++(+1黑长直+2ED)

  竞技类的动画制作向来稳定而保守,脚本更在意如何讲一个四平八稳的故事,而非特意卖弄萌元素讨好死宅。当轻小说卖个十几万册就敢动画化的时候,这些动画化了的竞技类漫画销量起码都是百万级的,证明读者还不少。本季竞技类五环齐发大开花。适逢东京迎奥运,这股热潮也会继续下去。第一神拳久仰大名但是这个第三季我没扫,因为我没看过前篇。追这个片儿的估计大多也应该是当年的老观众。黑篮的二期来得略晚。我对一期的音乐很有好感,结果二期居然换了。钻石王牌这个片子太正统了,制作精良,一板一眼简直是教科书般的热血王道棒球漫展开。而飙速宅男的第一话就喜剧感十足。因为:

  ①主人公是个废宅;

  ②主人公喜欢唱田村大妈的歌儿;

  ③主人公在自行车方面有大潜力。

  虽然阿宅看这片儿有种『可不要小看宅男啊』的解气感,但这片子的目的真不是为了呼唤屏幕前的您扔掉鼠标拥抱大自然马上脱宅的么。

  还有个片子,我要成为世界最强。额,这片是挺强的。女子暴露摔跤。剧情甚至比大多数里番都弱,有种读初一新生写话剧的感觉。但是画面张力太令人发指了,声音更是振聋发聩。而且由于现实中这种女子摔跤也是存在的,所以你一时还没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抨击,只能摇头说:过了,实在是有点过了。哪怕正值壮年如虎,我也建议您少看这片,腰可是男人大事。

  新作评级(传统竞技类自带+光环):钻石王牌BB+、飙速宅男BBB+、世界最强C。

  岸诚二从2011年7月到现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连着执导了六部TV动画和一个剧场版,简直要和新房昭之抢监督界的劳模称号。而这种大舰巨炮题材,如果钱砸不到位,极有可能悲剧。能看出来岸诚二的第一话应该算尽力了,所谓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儿,而这钱拿的并不多。制作会社SANZIGEN本来是专攻3D动画的,在本作中也实验性的采用3D人物建模,成果嘛,稍微有点悲剧。传说动画的剧情要大改,所以建议观望BB+(+舰娘)。

  关于核爆默示录,当年东京都为了迎奥运在台场建了个核电站(脑子有坑吗),然后果不其然2036年炸了。全自卫队恨不能缩到阿根廷,派了三个地球最强战力——女子高生去收拾后事。这就是原著的背景。这漫画早期想走严肃真实系后期彻底变成超能力大战,本来早就2011年动画化予定,然后福岛核电站就稍微那么联动了一下,动画化惨遭终止,两年后才重开。虽然重开是好事,但是很不幸,这动画做的很惨。GoHands的这套滤色镜,放在壳中少女里面叫高端大气,放在K里面叫晃瞎双眼,放在本作里就是纯粹的惨不忍睹。画面惨白,人物乱晃,三个妹子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癫狂。片子像被辐射过一样,超出常识的理解范围。不排除有人喜欢这发疯的风格,但是本季逼格爆表的片子有的是。虽然死里逃生,本片前途堪忧D。

  夜樱是用OVA的阵容完全推倒重来的作品。不过CV不变。是的,你没看错,当年(08年)梶裕贵就是主役。另外我还要声明一点,我不是kaji黑,真的。新夜樱里不少人是当年铁腕BirdyDecode的人马,大家看的就是大家和谐舒张的日常以及极富动感的打戏。总感觉第一集打戏做的不过瘾。由于画风大变,肯定有争议,反正我看动画的二设还算顺眼,给BBB+

  俗话说ACT改的动画多悲剧,苍翼默示录从头到尾透着一股老子就没钱的味道。OP拿正片截的,ED一张图,连Music都懒得重新做全是游戏里的OST,打戏相当凑合。看在组长的面子上给个C吧。

  银狐这片开场让人以为是琴浦第二季。大狐狸的爪子不要太萌。但是虽然走神使与女孩的常规温情路线,第一话的脚本总觉得有点问题,妹子的表现略神经质,这是治愈系的大忌。谨慎观望B+(+狐狸)。

  救命啊冈田大妈又发情啦PA社根本管不了啦——看完那个风平浪静的第一集你会这么嚎。膝盖长鱼头这已经不能算是简单的报复社会了,第一集五个人居然展开了三组NTR这是何等的霸气。看完拜托了三部曲我会笑着说青春真好啊,看这个我只能皱眉头死鱼眼说青春真乱啊,乱成这样跟青春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同样都是老鹰抓小鸡的青春苦逼故事,冈田玛丽苏您还得多向前辈黑田洋介学习。出于对剧本的愤怒,第一集我毫不留情的给个C。

  在谈W.A.(R).2之前,我们要立三点规矩:

  一、不要党争;

  二、不要党争、

  三、不要党争。

  WA2的第一集动画做的远超预期,脚本作画细节处理简直完美,结尾风吹钢琴天台起歌一幕不要太美,可谓自Clannad以来黄油改编动画的最高峰。我给A,完毕。不说了,言多必失,说多了又是战争。

  另一个黄油改是少女骑兵物语。老实说这片动画化居然是正常向挺惊讶的,第一集也没见怎么卖肉,倒总是卖马。黄油改的东西就不要对剧情有什么期待了。给个B+(+马)

  一群幼女的大农村物语——悠哉日常大王。这片太悠哉了,开场两分来钟没一句台词,各种景物长镜头,连吐槽都是慢了三倍速的,像老牛嚼草(更新:第二话节奏起来了)。不过这农村景色很舒服,属于典型的下午茶番。如果你喜欢看风光,与其看隔壁海陆NTR,不如看这个。BB+(+喵帕斯)

  本季两部倒A档作品都是仓田英之执笔。伽利略少女顶着梅津泰臣的监督名号却不是梅津做人设,不过这超进化餐厅脸看着十分对胃口。我跟你说三姐妹prpr赞,果然老流氓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找宝的剧情略老套但是编排算合理,萝莉是个技术宅的设定很好非常好。一部片只要妹子棒就赢了八成,评级A+(+妹子们)。另一个片场欢乐基佬片,大龄中二和人民警察的日常故事,写的像情景喜剧。仓花的原案还原度照例惨不忍睹(习惯了),没什么恶意卖腐的段子证明本片还是面向全性向的。第一话给BBB。

  二十一世纪,世界上的高达模型竞技人数超过一亿,日本每年也有大规模的全国大赛来对高达选手进行选拔。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学校也设立了高达部。故事的主角就是……(天麻开场白果然万能。)简单的说,就是初中生伊织诚踏上高达模型全国制霸的故事,规则参考各种打牌王。众所周知,今天的世界是属于00后的,财团B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成长,正是向他们介绍刚大木的光荣与梦想(并骗他们的钱)的时候了。而高达AGE做砸了。于是,高达创战者作为方案B出炉了。初一设定会吸引00后,红蓝双正太设定能吸引腐女,各种历代名人名机设定能吸引大龄阿宅。这么一个三赢的设定我倒纳闷儿为什么万代现在才这么搞。第一话诚意不能再足。黑田洋介完全没因为这片主力是中小学生就随便糊弄事儿,林宏树音乐赞,各种机体大乱斗,还有大天使舰长和兰巴拉尔先森友情客串。我们不要因为高达BF是赤裸裸的玩具广告就对其嗤之以鼻。GBF这个企划就是要串起几代高达人的记忆,让高达像超人那样成为跨年龄的共同语言。想想看,60岁的你抱着12岁的孙子看GBF,边看边对孙子说,你爷爷二十四五岁的时候也拼过扎古哟

  然后孙子说,不对,高达才是正义!

  你大嚎不服来战,和你孙子拿钢破烂大战三百回合,边切边嚎名台词:啊真不愿意回忆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啊

  多特么温馨的画面。

  想看内涵高达的,等B社把奶粉钱赚够了,来年自然有富野新作和THEORIGIN,别着急。

  这篇目前唯一的缺点就是LOGO太难看。评级我给AA

  京骚戏画已经作为网络动画短片断断续续放了两年,什么都不缺,只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正传的第一集(不是第0话),东映试图展现一个发扬传统,独树一帜,富有灵性的动画艺术与意境。意境这东西不是你飘点樱花瓣切俩特写就可以糊弄过去的。所谓情景交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这话不是日本人说的,是我们的老祖宗说的。仅举两例:有个分镜是两洞漏窗,一圆一方。应该喻天圆地方,天地有界人神无缘,画里画外两相隔。还有个分镜,一台戏,父母退场空留三儿,说的就是他们的父母消失的事情,这里没有明说,而是用这样一种形式表现。那么这种意境,今天的人想读懂的确费点事儿,多数人弃番就是因为所谓看不懂。虽然简单粗暴直截了当的叙事风格不是错误,但是不要因为一部动画要求你思考就去弃番。这里的思考不是所谓人性的罪恶啊现实的残酷啊那种初中生都能掰出几千字的东西,是要你想一想,那些含蓄的意境到底要表达什么。所谓京骚戏画,戏是画出来的,也在画里面。动画动画,动的绘画是也。做个比喻,如果别的动画动的是油画,那么京骚戏画就是动的国画山水画,有些东西尽在不言中。换一种口味,也没什么不好。本剧评级AA。

  这个KilllaKill算是动的后现代派绘画吧,还是特狂野的那种。由于整个班底就是当年搞天元突破那帮人,从宅社逃出去后属于没人管的状态。第一话也的确属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狂欢。风格之张扬让剧情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各路角色大吵大闹,甚至有点烦。而本作又不是像婊子天使那样的单元剧,就第一话的表现看十分令人担忧今石洋之驾驭长篇的叙事能力。整体来看,第一话食完有点撑的慌。麻烦制作组不用如此卖力,有半年够你们玩的,何必一开始就脱轨。评级A。

  最后谈谈单项:

  =作画=

  十月大家都在拼作画。低成本的萌萌侵略者第一集最后公主怒掌男主一幕居然是满帧,KilllaKill全程丧心病狂,大东映的京骚戏画更彰显日本TV动画第一厂的实力,日升的高达BF战斗场面诚意感动中国,8bit社三开三作品作画居然都很稳定,A-1的伽利略少女一扫足立慎吾餐厅风,骚味活灵活现。PA和一如既往让祖国人民放心。对比之下,宣称集集有打戏的京阿尼境界彼方就虽然还在作画第一阵营,但是那打戏是真拿不出手。没办法,本季能打的太多。新番的作画风格进化到到现在,基本可以与90年代末赛璐璐巅峰时的动画互争高下。对比之下,七八年前的片子看着就略难受。当然,别进化得像核爆默示录就行。

  =音乐=

  十月谁家BGM最HIGH?肯定轮不上泽野弘之。有意思的是,十月新番简直是一场全ACG作曲家联合起来围剿泽野弘之大作战。椎名豪的京骚,浜口史郎的伽利略,甲田雅人的苍蓝战舰,高梨康治的记录地平线以及水谷广实的悠哉日常大王,还有林友树的高达BF——这位活活把一群熊孩子拼钢破烂配成了史诗。林友树和泽野弘之是共同出道的,十月番正面PK,林友树完爆之。泽野不争气也是一个原因,不信你就看KilllaKill第二集。关于OPED,推荐:苍蓝OP/风平浪静ED/伽利略OPED/境界彼方ED←墙裂推荐/夜樱ED/高达BFOP

  =脚本=

  我们不谈NTR大师冈田玛丽苏。本季好久不见的仓田英之接了三笔生意,一个改编两个原创。改编的东京暗鸦成就了本季最大NTR,原创的俩片全是倒A档。吉田玲子的悠哉大王和飙速宅男也不错,黑田洋介给高达BF做的第一集的脚本可以给满分。反过来吉野弘幸给噬血狂袭做的脚本第一话就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京骚戏画终于开始正经的讲故事了可喜可贺。总体上看,本季的脚本展开都还算平稳,就是NTR或者伪NTR有点多,而第一话大欺诈的情况很少出现。啊那个恋碍选项除外

  =声优=

  一群新人CV,哪怕各自水平都凑合,凑在一起给动画做主役那肯定就悲剧,比如打工勇者。除了京阿尼有信心敢全用新人CV以外,别的社用一回死一回。搞笑的是这次京阿尼没用新人CV,结果KENN的配音妥妥做砸了。老CV出事故大多是音响监督的问题,不知道这次是怎么回事。本季花江夏树捞了不少主役;潜力股种田梨沙除了在境界彼方中登场外,噬血狂袭也是女主。另外,你将在IS2/核爆/世界最强/网球部3/东京暗鸦/风平浪静/结界女王/magi2/机巧少女里见到美女声优花泽香菜,备受期待的新人CV石川界人在金色时光和东京暗鸦中出主役,想听元气钉宫音的请左转京骚戏画剧组。

  今年十月有点像去年十月那种奇作良作不少但是拎不出什么霸权大作的情况。不过,许多人不看好今年的十月新番,极端点的说今年十月全是shit的我也见过。我们不能放下筷子就骂娘:再过六七年,你可能也会怀念曾经天天在论坛上和雪菜党大战三百回合、从牙缝里挤钢镚儿支持财团B的大HG全重置计划、披件印着『本能寺学园の转校生』的大风衣去面基、连夜守风云直播等最新一集革命机的时代。然后忽然一想,啊,钉宫已经六七年不配主役了。还是那时候好啊。

  所以,趁现在赶快享受。

  (PS:想看霸权,来年一月看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啊,幸亏这节骨眼上这书不是十月番……)

  最后给篇科普: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过去的时光比较好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过去的时光比较好——the_good_old_days更好吗?

  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孔子哀叹礼崩乐坏战国不如春秋,一直到如今的童年回忆80后认为《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还有去年的西方电影:午夜巴黎,讲述穿越到过去(黄金年代)的主人公碰见了当时的文豪,通过交谈得知文豪认为更早远的文艺复兴才是黄金年代。如何理解东西方文化中这种对过去时光的推崇心态?

  人类文明一直在发展,明明是过得越来越好,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觉得过去比较好呢?

  这也算是经典老问题了……尝试说简单点吧。

  大体上,随着现代科技发展:

  人类膳食平衡普遍变好,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体育运动各项世界纪录不断被破。运动员平均身体素质飙升。

  人类思辨能力,确切说是在提高的——现代人的普遍知识思考水平和15世纪的大众比,绝对是领先的。

  实际上,每个时代都会感叹“过去的黄金时代”。在传说里,过去的黄金时代最健康,最唯美,最优雅,最知性,大家都崇奉一些古老的艺术,能诗善画、书法古玩、香茶竹舍、文采风流,那是“慢”的时代,“轻”的时代,昆德拉和卡尔维诺都推崇过那个时代。相比起来,现在太机械啦,太快啦,太现实啦,等等。

  问题是,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纸醉金迷,却在歌颂19世纪末印象派横行时期。19世纪中期丹纳认为文艺复兴才是完美时代。文艺复兴时期认为古罗马才完美。古罗马认为古希腊才完美。然后就一路回去了……问题是:你回到1515年的佛罗伦萨,愿意么?那里有米开朗琪罗有达芬奇有拉斐尔有布拉曼特。但随后你就发现,那时代普罗大众的知识远不如今日,脾气火爆,动不动给你上刑,人身安全毫无保证,到处是命案,吃不着辣椒玉米和咖啡,没有抗生素,人们没受过成型的体育锻炼和卫生训练,医生都是赤脚大夫只知道给你放血。这个时代有伟大的人物,但只有那几个——实际上,所有“过往年代的伟大人物”,都只有历史浓缩的几个而已。

  以数千年历史浓缩出来的若干贵族精华,来比拟如今的平民生活,的确很容易获得优势。就像单看文艺复兴之后的宫廷画,会觉得那时代风雅秀丽,远比今时今日文明。但宫廷画不会告诉你,过去的时代并不全是牧歌。油画里的牧歌唱晚、小说里的沙龙贤达之外,是广大人民的困苦、瘟疫、霍乱、下层民众的苦难、迷信、人身不自由和经济压迫。

  话说回来,关于“随时间流逝的一切”,一个卖比利时画的商人曾跟我说,要再现佛兰德斯画派时那样,在油画里耐心细致描绘织物、金属、光线的画家,现代的画家并非没有那等技巧,更多是没那份耐心,更确切说,没那份必要了。

  同理,书法、铜版画、湿壁画、编竹篮、磨剪刀、木工这些手艺,可能会渐次凋零,但这不是一种退化,而是一种替换。世界毕竟是以低成本+实用为第一位的,超出实用范畴流水线的艺术,相对而言,永远是奢侈品。成型的技艺大多会被归纳。所以,人类不是失去了这项技艺,而是失去了花多余成本施展这种技艺的必要。

  每个时代都有人认为,只有自然的才是美好纯真的,所有诉诸于工具的、电脑的、器物的、电子的东西,都是不天然的。问题在于,非要论天然,则油画之于岩壁画、毛笔书法之于刀刻竹、弓弩之于徒手搏击,都是一种“不天然”。工艺美术设计本身,也是随着材质渐进的。精工制作的汽车、手机、玻璃窗比之于木雕、庭院、黑陶们,只是材质不同,凝聚其中的智慧,并无二致。

  如是,从大局范围来讲——所谓大局范围,是指别拿过去时代的少数精英和如今的普通凡人比,而是最大限度的从平民对比平民,从生活便利、健康状况、人身自由、精神和物质财富、视野广阔、居住条件等每个细节,都对位比较——那么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完备,对人类的肉体健康和精神陶冶,是在进步着的。时代总是有得有失,没法周全所有细节。但大体来说,是在越变越好的。

  至于人类为什么觉得过去的时光好呢?因为人类更习惯接受与已有习惯类似的事物,接受与已有习惯不同的事物,意味着你必须更新自己的价值观;你必须接受自己已有的许多习惯都被推翻;你必须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很无知;你必须承认世上不止一种价值观——对一些人来说,这没事;但对一些略带自卑情绪的人来说,这事非常不妙。所以,下意识的推拒会产生。许多年轻人喜欢宣扬老年代的东西陈腐,许多老年代的人会念叨新生事物荒唐,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不愿意承认”我喜欢的东西可能不是唯一正确的,我在这方面知道得很少“。

  大致如此。

  我从科学的角度来回分析一下吧,刚好以前领域里面开会听过这方面的报告。

  题主所说的现象英文是nostalgia,指对过去的时光很怀念,认为旧时代的东西最理想,想要回到过去。

  “Nostalgia_is_like_agrammar_lesson:you_find_the_present_tense,but_the_pastperfect.”-RobertOrben

  首先,根据纽约时报/普林斯顿的调查,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现象[1][2]。且每个人怀念的并不都是同样的事同样的时代,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怀念的内容也不同,所以可以给电影《午夜巴黎》里的情节盖个合格章说是很符合客观现实情况的。

  下面进入正题总结一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是如何解释这种nostalgia现象的存在的,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第一个原因是记忆偏差(memorybias)。人们错误地把某个时代里最顶级的东西当作是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准。比如人们会觉得80年代的音乐是最好的,MichaelJackson,DavidBowie,Prince,Modonna应有尽有。然后就会执着地怀念80年代,吐槽现在的音乐界的水准每况愈下啊。其实不是80年代的质量更好,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80年代所有的音乐都是Modonna这个水准的。但事实上,每个年代都有"名族最旋风",每个年代也都有"Alloutoflove"[3]。

  2)第二个原因是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也就是俗称的张冠李戴。比如夜阑人静处,忽然飘来一阙幽幽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思绪犹如潮水汹涌。所有当年跟这首歌有关的往事细节霎时重游,觉得旧时光怎么可以美好得这么彻底。其实已经有实验证明,"成功地记起往事"这个动作本身是带来正面情绪的,而大脑误把"美好的旧日子"归为这种正面的情绪的来源了。也就是说我和春天的那个约会本身很普通,但"记起那次约会的一些细节"这个动作本身无意中让我感到快乐,而我却深深地误会是因为那个旧约会很美好我才很快乐[4]。

  3)第三个解释认为缅怀过去是一种人类自我情绪调节的机制(self-regulation)。有了这种心理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抵抗负面情绪。有实验发现,缅怀过去这种情绪通常是被孤独或者无聊这些负面感觉所启动的。而当缅怀情绪启动的时候人们心里会有种归属感,生命也变得有意义起来[5]。

  暂时写到这里,日后来补各个结论的实验细节。

  扯一下,nostalgia到90年代时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收录在精神障碍诊断雨统计手册第3版里(D**-3),不知道后来怎么被免罪的。

  参考文献:

  [1]PrincetonSurveyResearchAssociatesInternational.(2005,March17–21).PewResearchCenterforthePeople&thePresssurveyofadultsnationwide.

  [2]CBSNews/NewYorkTimesPoll.(2006,Sept.15–19).N=1,131adultsnationwide.

  [3]Morewedge,C.K.(2012).ItWasaMostUnusualTime:HowMemoryBiasEngendersNostalgicPreferences.JournalofBehavioralDecisionMaking.

  [4]Leboe,J.P.,&Ansons,T.L.(2006).Onmisattributinggoodrememberingtoahappypast:Aninvestigationintothecognitiverootsofnostalgia.Emotion,6,596–610.

  [5]vanTilburg,WijnandA.P.,Igou,EricR.andSedikides,Constantine(2013)Insearchofmeaningfulness:nostalgiaasanantidotetoboredom.Emotion,13,(3),450-461.

  恰巧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了两个解释:

  1.LeafVanBoven,KatherineWhite,andMichaelaHuberin_theAugust(2009)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组人先看一个恐怖电影,让他们衡量这个电影恐怖的程度,他们都说非常恐怖。然后过了二十分钟,让他们看了第二部恐怖电影,结束之后,让他们重新衡量第一部恐怖电影的恐怖程度,这时候发现了他们对第一部电影的评价有明显的下降,甚至变成不怎么恐怖了。

  回想一下自己的例子,大家应该都做过糗事,比如说唱歌的时候非要点音很高的歌,第一个音就破了,或者玩旋转木马的时候摔下来了,大家都在笑你,或者考试没考好,班主任批评你了,这些事情最糗最让你难受最记忆犹新的那一点就在事情发生到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然后他们就弱化了,如果你今天遇到一件糗事,你八成会说:这他妈是我遇到最糗的事情。因为在你的脑中这是最显著的事情,你无法站在公正的角度和以前的事情做出比较。

  2.ToryHiggins_andCharlesStangor在1988年就提出,当人们回想过去的时候,他们只记得他们对于事情的印象和评价,而不记得具体的细节。

  比如说一群高中生,让他们看学校的音乐会,他们会说棒极了!

  但是当我们长大了,见过很多音乐会,我们渐渐麻木,我们再也难以有最初的棒极了的感觉了。

  我见过很多人评价以前的动画片比现在的好多了,灌篮高手,蜡笔小新,黑猫警长,葫芦娃什么的,完爆现在的动画,为什么?因为这些动画对于他们童年来说自然是非常好的,他们只记得他们童年时候对事情的印象,而不是细节,如果你让他们现在去看那些动画片,他们会说,哎呀怎么这样啊,投一个球就投了一集啊。

  当我们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情,越来越成熟,我们就会越怀念以前年少无知时候最真正的感动,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

  Reference:

  http://www./blog/ulterior-motives/200908/the-past-is-both-better-and-less-intense-the-present

  作为人生体验论的虔诚信徒,我必须先描述一下什么是我心中的人生体验论。

  没有人是归人,所有人都是过客,马不停蹄,从温馨的起点来,奔向永远有下一站的下一站;我们遇见兄弟朋友,相识然后离开,没人会与自己常在,一生两个字只是会出现在诗篇里,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短暂的陪伴,我们随时都可能分道扬镳;最后某一天,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倒在路边,然后沉沉睡去,我们再也遇不见所有人,所有人很快将我们忘记。

  所以说:我们的生活不断的朝前走,即使每一天都充盈快乐的有所得,但同时不经意间也有所失去。然而失去的永不再来,不是朋友去远方了还会回来,不是花朵凋谢了明年还会盛开,是,永永远远的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你要告别了,我还来不及看。

  所以,即使我们昂首挺胸的走在新世纪的桥头,兜里即将鼓鼓钞票,未来的路即将金光灿烂。

  然而,在生命的另一侧,蓝天白云的学生时代一去不返,小伙伴马路边喝酒撸串的日子一去不返,我们没有任何功利的与朋友谈天说地,拥抱离别,也一去不返。

  每个人的回忆都像是没人能找到入口的一个世界,世界中有过去的我有过去的你,也有现在的我,我漫山遍野的奔跑,我躺在山谷里仰望星辰漫天,我坐在海边的岩石上看鲛人落泪。

  离家越远,这个世界便越大。我亲爱的过去,我是如此的爱我所经历过的一切。

  哦,失去的永不再来

  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去呀

  我们对怀旧持有偏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回忆过往时,大脑的信号让我们获得的体验要比当时感受到的更加美好也更加愉悦,这种现象被称作“玫瑰色回忆”,或“玫瑰色回顾”。

  正如英国消费者知识中心(ConsumerKnowledgeCentre)的首席执行官布赖恩?尤比克(BryanUrbick)的理论指出,玫瑰色回顾可能是一种适应性机制,能在痛苦的回忆中抚慰和保护我们。证据显示,它甚至可能发展到帮助保证人类的延续;毕竟,如果女性总是确切记得分娩的痛苦,很有可能就不会有人愿意主动再体验一次。

  我们变得越老,我们对过去的缅怀就会变得越强烈

  有趣的地方在于

  在1998年的《纽约客》的一篇文章里,神经科学家兼作家罗伯特?萨珀尔斯基(RobertSapolsky)谈到他对于新事物无法提起兴趣:食物、体验,尤其是音乐。

  绝大部分人20岁左右(或是更早)听的音乐会成为一辈子播放和喜爱的音乐,而且,如果一种新的流行乐在一个人过了35岁之后才产生影响,那么超过95%的可能是,这个人永远都不会去听这种音乐。

  “你体验过的不是幸福,你记得的才是。”奥斯卡?莱文特(OscarLevant)

  引自马丁林斯特龙《品牌洗脑》(BRAND_WASHED》

  个人赞同加黑部分的解释。

  这方面的研究不确定是否经过严格的实验,确定的是已经有很多公司认可这种营销手段了。

  从**营销号的很多案例上可以体现出来,市场果然最敏锐。

  这种机制是如此强大,以下为新鲜出炉的证明:

  上面大部分文化人都是讨论阳春白雪的,我来组成下里巴人~

  大便去的茅房,可没有什么冲水马桶,木质马桶使用完也是堆放在那里,擦屁股可能只是竹片、茅草一类的东西;要是穷苦人家,估计只能找个没人的地方解决个人问题了,擦拭的东西也只有石块、土块什么的了,至于效果和触感怎么样。。

  宫城、皇城这种地方,下水道才会比较发达,你要是没有这个福气,嘿嘿对不住,等到一些特大暴雨来的时候,地下的污水、街边的脏污、甚至屎尿都会恣肆在街道上,臭不可闻,蚊虫、细菌大量滋生,疾病蔓延,若是你穿越过去,肯定得大骂:“这是人待得地方么?!”

  盐、糖、乃至其它更稀少的调味品可不像现在这样能够轻而易举得到,传统种植、养殖的效率和今天现代化的效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才是真的“食不知味”呢。

  饮用水的净化完全没法和现在比,也没有靠谱的清洁、洗涤用品,每天你摄入的细菌和寄生虫几率可能是现在的上万倍;医疗那就更是呵呵了,隔三岔五得个病、每家夭折几个孩子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所有和“电”有关的东西都是浮云,实在懒得一一列举了。就说一个:你没电话可打、报纸电视电脑可看,每天见的就是老婆孩子街坊四邻最多也就是“同事”,这之中大部分你基本上也只能打个招呼寒暄几句罢了,联系远方的人只能靠寄信。。信息的流通、人与人沟通的效率极其缓慢,辨识信息真实性的成本极高,说白了,这是一个比现在运转缓慢成百上千倍的世界,而且很多事情你都得怀疑着、向各种人反复确认,我估计让你过去你会抓狂的。

  一个时代真实的生存状态,是根基在在吃喝拉撒睡这些细小而日常的东西里的,可惜大都习以为常了。正如你自己写文章时不会涉及太多这种细节,古人也一样,或者即使写了、这种东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里被保留下来的也很少。电视剧、小说可不提这些~

  我就是随便虚拟一些古代的情况,你来感受一下。相信我,傻子才回去呢~

  我觉得这种问题,不适合用理性思维回答,如果你摆出一系列研究罗列出一堆数据,未免对旧时光太不温柔了。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海里也第一时间浮现出《午夜巴黎》。我们就像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认为金色时代在我们的身后,那个时代也许有我们尚未逝去的亲人,也许有还未分开的恋人,也有有心中崇拜的英雄,也许有一个我们想要去闯荡的天地……

  翻开泛黄的旧照片,看着妈妈对我搂着年幼的我,耳边似乎还有那熟悉的声音,那是过去现在还有未来,我在这个世界上所能见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最美的声音,可是她永远被留在了过去,她不能亲眼看着我独立,成熟,这让我怎么不想回到回去怎么不留恋过去,怎么不觉得过去的时光最美好?

  我经历过两三段感情,每段感情落入俗套,相识,相知,相离,也有恋人相伴,海誓山盟的时候,现在过去了很久,再回头看心中早就波澜不惊,无论现在的结局是怎样,那时那人那心却是真真切切的,我只缅怀过去那份心意,美。

  英雄就更多了,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骁勇善战的勇士,忠肝义胆的侠客,甚至文人墨客,志士仁人都可以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心中的明灯,而我们就像飞蛾,哪有不渴望光明的道理。

  小时候,看完战争片,朋友跟我说,"要是我早点生,就可以去打仗了"那时候只觉得"真是个勇敢的小伙伴",现在想来他肯定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才想回到过去闯一番作为。

  我们觉得过去美好,无非是因为当下不顺心,我们想要的现实满足不了,而未来又不可知。也许最后我该老生长谈来一句"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积极的。

  If_you_kill_time,time_will_kill_you_in_the_end.

  地铁控制流量,滞留中心书城,这也许就是这个时代所谓好坏的两面性。公共交通不甚发达的年代,坐公交车半个小时基本就可以到达中型城市的边界,曾经两个轮子上的中国,自行车和11路决定了你生活的圈子。偶有暴雨倾盆,风雪交加,我还是骑着当时还鲜有的公路赛车上路,没有现在塞车时伴着雨刷的节奏听下班快乐的徐芳范二那么惬意,也不会和车辙压出来的冰沟纠缠搞得狼狈不堪,却少了到达目的地的那种成就感,多了亚健康的肚腩和早晨空调重启后Cubic中的怪味。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学生时代双城计原版买来却迟迟未能看完,现在也难得看完一本大部头。我们已不再单纯,无法专心,诱惑太多,太多的经历都浪费在围观,评论,选择和背叛中。曾几何时,会为了最新的一期童话大王或读者幻想成为书报摊小王子;睁大了咕噜一样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小伙伴手中的the_precious,最新一期七龙珠;考试成绩不错,老妈奖励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影院看亡命天涯兴奋了一个学期;每次收到21世纪英文报都恨不得将字字珠玑烂熟于胸,更不要提为了省一天5角租书钱挑灯夜读三昼夜平凡世界,痴迷于黄易yy的穿越大戏,深更半夜从宿舍九楼从消防水管顺势而下包夜打红警包场看片换片的青葱岁月了。

  俱往矣,kindle买来只坚持看完少数几本畅销书,大多看了一半被iphone或ipad的社交网络更新,公司邮件通知和家庭琐事打断,更多的时候只是充电,休眠,再充电。碎片化的生活充斥着大屏小屏,似乎很热闹,也让你很容易满足,只是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消化就已经清空翻片了。如同非诚勿扰的女嘉宾,这些日子的水准也越来越低,已经从一二线往城乡结合部靠拢了,可是广义上的成功男士还是趋之若鹜,也许情感已经从奢侈品蜕化为快销品,及时行乐,谁也别太认真。

  PS:没有纸笔,无需交印,可以在咖啡馆的沙发上用免费wifi吐槽,不用顾忌读者是谁,无敏感词和大V转发也可长吁一口气,尝一口免费试吃的面包,回味着课程顾问关于英语评测表格填写中文字不太好看的评价。

  蟹腰。思维错乱的小白来说两嘴。

  我经常有这想法并和身边人回忆过去种种,觉得以前家那边的夏天更像夏天,觉得以前的动画片真好看,觉得以前的琼瑶剧没现在雷,觉得以前的贺岁片个个保质保量,甚至买个西瓜都觉得以前的西瓜子少还便宜。

  作为我本身来讲,有这想法的时候一定是当下某事物给不了曾经与它类似的某事物带来的感受,这种落差又只能出现在此时此刻,当然我也比较矫情,所以就觉得过去的时光真美好啊the_good_old_days_always_be_the_better.

  其实过去的日子真那么好吗?肯定也有很多烦恼。不过记忆就是这么神奇,你现在不会记清当时的纠结和苦恼,记住的都是轻松与美好。

  然后呢,再过一段时间,现今你总觉不满足的日子也进了回忆录,新经历新事物在生活中此起彼伏,你开始回忆,你开始对比曾经,也许那时就会觉得现在的日子much_better了。

  其实生活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偶尔追忆过去也挺好的,感慨完就拉倒了呗,日子不还得这么过。

  求不嘲笑我混乱浅俗的回答?

  从主观的角度。当下的生活,亦即现实中我们在经历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不如人意的细节。比如:父母生病要去医院照顾,为办住院手续到处奔波;为一个工作上的具体事情纠结、操劳;为一件路上遇到的小事烦心......凡此种种,因为都是亲身经历或者就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的事,所以我们对其经过的细节是非常明晰的,对这些经历是有着直接形象的感受。然而,过往的事,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在记忆上都是模糊的。在回忆时,我们总会在记忆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一些理想化的想法和情绪,和当下的感受一对比,就形成了过往更好的印象。

  从客观的角度,历史的记录总是会有缺憾和遗失的。我们现在读的历史,总归而言都是精英的历史。客观地说,往往也只有精英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寻常事物和常人的生活是难以记录并保留下来的。读史书,我们能了解到的总的来说也都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只能从宏观的方面了解当时的社会,而对于当时社会普通人普遍的生活、精神状态我们是难以了解到的。有些人也许会说通过读一些类似《东京梦华录》、《万历野获编》、《浮生六记》也可以窥到时人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但也就仅限于一窥了(更何况本质上这些资料本也是出自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精英之手),很多事情没亲身经历过,是难以理解当事人真正的精神、思想和生活状态的。由于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从被记录时就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就会让我们对过往只有一种抽象和模糊的认知,进而导致判断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解。特别是和当下现实中我们经历的各种不如意、平庸、乏味、琐碎的生活细节一对比,就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过去更美好的感觉。

  个人认为产生这种追怀感觉没什么错也并非是消极的。相反,我认为如果我们能把这些都看得清,想得明白,现实生活和过往记忆(无论是宏观还是个人的)产生这种反差反倒会激励我们去努力把我们自己的生活过好。认认真真的体验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吧。

  PS:思考一下《午夜巴黎》最后男主角的选择,应该能给题主一些帮助吧

  我觉得这是一种病,人总是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不以为然并不在意这件事今后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回忆。比如说昨天中午我的母亲推门问我要不要带我去吃鱼头,我因为在算题头也不抬的说不要去,没洗头。然后她就出去了,当时没觉得怎样,现在想想好后悔,不是因为没吃到鱼头,而是我没有意识到,这是这个十一假期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了明早母亲要赶早班火车往帝都,而我也要离开家,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回她:好的,我马上收拾。

  我还曾试过跟父亲耍脾气摆脸之后,对着窗外父亲的背影嚎啕大哭,明明知道他要去出差,还要跟他耍脾气,现在想想其实我是想表达我对他的感情的,可是我一直没找对方式。

  觉得过去比较好是因为对过去的回忆是美好的,如果你的过去都被对家人的内疚所填满,你就不会这样觉得了。

  讨论过这个问题。

  倒是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例如,历史上很多革新,起先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

  再说现在是否真的比过去好?或者过去真的那么好?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好说。

  客观来讲,现在确实比过去好。

  但是又发现,历史上会有一些高峰始终逾越不过去。

  拿艺术来说,现代人的技法其实比古人要娴熟,现代人的眼界确实比古人要开阔。

  但没法拿现代的艺术和古人去比较高下,

  因为环境变了,心境变了,人也变了。

  所以有时候人说,我们其实是在做选择题,世界每前进一步,也都在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我自己觉得,创新和复古是循环来的。

  当往前走多了,偏了,人们会自然的复古一下,用来稀释一下对当下好或不好的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但总体来说,世界还是在变化中前进的。即便复古,也不是当时的古。


  (https://www.daowx.cc/bqge256698/1509997.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