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楚汉武装 > 第三十三章 天泽若公

第三十三章 天泽若公


  攻取五郡不可行,但唐安的作战计划,也不只这东西七城之地,必须要贯通南北,天泽义军才会有发展。

  此时,天泽军的士气正盛,有四千打过仗老兵,有六千新兵,七县之内还有源源不断的勇士要加入天泽义军,还有超级武器在手,唐安的底气十足啊!

  打!

  天泽义军在历城休整了几天之后,再次兵分两路,左路军由唐安率领,攻取薛郡三县,右路军由横庐率领,攻取济北郡四县,两军将在天泽湖汇合。

  这时候,陈胜已经陈县称王、立国,反秦已经成了燎原之势,各地都有人杀县令杀郡守造反……

  北边横庐军攻取四县时,遇到的阻力更小了,要不是需要配合县城的治理,他能比唐安提早七八天赶到天泽湖。

  南边周通军攻取三县时,也没有遇到多么顽强的抵抗,只是在取薛郡方父县城时,县城里已经被一股造反派占领了。

  不取了方父城,天泽领地就缺了一角啊!

  就在唐安在中军帐里琢磨着该如何把方父城拿过来时,账外有人通禀:“方父城反秦义军首领卓和求见天泽若公!”

  天泽若公,这是当初离开青阳城时与周老爷子商量好了的,若派出去的两方人马攻城顺利,周老爷子就在天泽义军的旗帜和旗号之上,冠以‘若公’之名,以正天泽义军之名。

  取这一个公字,与邦爷取那个‘沛公’的意思差不多,既反秦,又不称王。

  没想到,这才短短一个多月,就有人慕若公之名而来了,唐安怎么能不高兴,吩咐道:“快快有情!”

  这时候,唐安只觉得那个卓和是个聪明人,是因为自己势大才来投靠的。

  没想到,方父城义军首领进了军帐,还没等唐安迎过去呢,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了,连磕了几个响头。

  “义士,义士,万万不可如此,你我都是为反秦出力的人,当以兄弟相称,快起来……”唐安表面上拉的热乎,心里却有点看不上这个卓和了,他要是只为投靠就给自己磕了这些头,想必也不是什么正义之士。

  不料想,卓和直起身来,先唤了一声‘恩公’,才小心责怪起来了:“我卓和杀秦军、占方城,只为等待若公的到来,若公率大军赶来方父怎么留在了这东北之地,不去见见卓和呢!?”

  嗯?

  听这意思,自己曾对他有恩,他造反就是为了报恩,占了方父城,就是为了要献给自己!?

  “不管如何,义士先起来说话!”唐安手上一用力,把卓和拉起来了。

  卓和是个真汉子,不仅赶紧唐安,也崇敬唐安,站起身来,仔细看了看唐安,眼泪下来了:“久闻若公乃天下第一仁义之人,今日见了,果然如此,卓和只求能在若公麾下当以士卒效力,不知若公能不能收下卓和?”

  “唐安求之不得啊!卓和兄弟,快请坐!咱们坐下说话!”唐安是有点歉疚的,也有点懊恼,自己怎么变成这样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不是造反的压力太大了?

  “不不,我怎么能在若公面前坐着呢,我站着就行……”卓和显得很局促。

  “我让你坐,你就坐吧。”唐安笑呵呵地摁着卓和坐下。

  献城的事人家卓和已经先说了,唐安只好问问‘恩公’是怎么回事。

  卓和红着眼眶解释,他和母亲是从北地来方父投亲的,出了青阳城,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了,母子二人双双饿昏在路边,多亏了天泽湖的义军在路上救了他们,给了钱粮,他们母子才能到了方父。

  这样说,天泽若公不仅救了卓和的命,还救了他母亲的命,卓和怎能不感激?!

  说着说着,卓和又要代母亲下跪,唐安赶紧把他拦住了:“卓和兄弟,我前日救了你,你今日帮了我,咱们已经扯平了,以后再不可提此事,坐下,坐下。”

  听了这话,卓和又被感动了,哽咽着喊道:“卓和,只求在若公帐下做一士卒,请若公应允!!!”

  “卓和听令……从即刻起,你就是我天泽义军的校尉,命你率军驻守方父城!”唐安下了个令。

  “……诺!”卓和不说了,也说不出话了,只感激着。

  算是出了段小插曲吧,唐安终于拿下了方父城,在方父城里安排了官吏又招募了一千多兵士之后,他终于率领大军回到了天泽湖。

  到底,还是横庐先到了。

  “主公!”周老爷子、周镰、横庐、赛牡丹、安家姐妹等一众人,都盼望着呢。

  “多亏老爷子在后方主持大计,若不然,这十二城可攻而不可取,天泽义军只是徒劳啊!”后方阵营中,周老爷子自然是首功,唐安当然要说说的。

  “若没有主公冲锋陷阵、攻城略地,周昆不过是一个等死的村夫而已,受不起,受不起的!主公,快回家吧!”坐镇后方,周老爷子等来的都是连胜连捷的消息,怎么能不激动。

  “走!”唐安率领大军和一众文臣武将,回到了青阳城。

  选青阳城作为‘大本营’只是权宜之计,后面,天泽城的建设,很快就要动工了。

  天泽义军一出,打下了偌大的地盘,回到大本营,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横庐、宁成梁、周通等一众将士,都有封赏,原天泽义军四千将士中升官的不少,后来加入天泽义军的将士也有。

  天泽若公的名号一起,加上‘救民于水火、安民于天泽’的旗号,四方因为战事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来投天泽的越来越多了,达到了十万之众。

  按照之前的商定,周老爷子给这些百姓发钱发粮,让他们在天泽领地内,建房屋、开荒地、种庄稼,这些人总算有个安身的地方了,另一边,又给这些百姓造名册、分城乡……

  有一个主意,是唐安出的,此时不见效果,他日必有成效。他命人在天泽边界上立了很多石碑,石碑上的字都是一样的:来到天泽,你就是天泽的人了。

  简单吧?

  那再看看这个故事如何:话说,后世某地,春寒料峭时,有一个乞丐沿街乞讨,在胸前的牌子上写了凄惨身世,却少有人问津,遇到一个诗人,诗人也身无分文,就送给他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之后人们就纷纷慷慨解囊了。

  不简单吧!

  来到天泽安身立命的都是六国遗民,万一那天他们思念故土或者要与故国为敌了,唐安就算用上再凶狠的手段,也不如那一句看似简单的话。

  大事初定,去青牛山!

  ;


  (https://www.daowx.cc/bqge3309/240690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