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回到唐朝找工作 > 第二十七章 战前动员

第二十七章 战前动员


  等城中清剿结束后,鲜于仲通和二娃策马进城。当晚住扎城中。

  首战告捷,鲜于仲通和二娃十分高兴,分别写了奏折上报朝廷报捷。

  次日,大军继续挥师南下,由于南诏在都城太和城北部有六道城防,南部只有一道,南面防守相对薄弱,决定从南面进攻南诏。

  二娃想起《资治通鉴》上面吐蕃出兵增援南昭的记载,很担心吐蕃果真出兵增援,前后夹击,那可就惨了,与鲜于仲通商量向朝廷请求增援。

  鲜于仲通还沉静在胜利之中:“都监大人多虑了,不用请求增援,我们这六万大军扫平南诏绰绰有余,攻打姚州这一战你也看见了,这南诏军队不堪一击,就算吐蕃增援,那就连他们一起收拾了!”

  二娃心里还是没底,从攻城情况来看,南诏军队是败了,但南诏守城军队很少,也没有好好准备守这姚州城。而皇上李隆基曾说过,南诏军队在统一六诏的多年征战中,炼就了一支精锐之师,很显然,守卫姚州城的部队绝对不是他们主力,他们的主力部队肯定留在了下关城和国都太和城,下面的战斗才是真正的战斗,而且,这吐蕃会不会出兵,会出多少兵,什么时候出兵,这些都不知道,后面的战斗该怎么打,如果自己第一次出征就吃败仗,那成何体统。

  思前想后,二娃还是坚持派小分队对吐蕃进行一下侦察,鲜于仲通虽然不乐意,但也不敢得罪二娃,派出了几支侦察分队,部署在吐蕃进入的大小要道上。

  二娃又自己给李隆基写了一份小报告,说明了对南诏作战自己的看法,估计到吐蕃要出兵,故要求增兵,建议皇上传旨安西都护府,如果吐蕃敢于出兵增援南诏,则安西都护府从北出兵,翻过唐古拉山进攻吐蕃腹地,并由剑南出兵,两路夹击吐蕃,迫使吐蕃回师救援,南征军才能专心对付吐蕃。

  数日后,收到圣旨,对南征军首战告捷、收复失地,特送来牛羊酒菜嘉奖三军,给立功军士论功行赏,对战死将士进行抚桖。另有密旨给二娃,对二娃进行了加勉,但委婉地拒绝了二娃的建议。很明显,皇上并不想大动兵戈,尤其是与吐蕃,如果与吐蕃和南诏同时开战,那大唐开元盛世也就要结束了。

  二娃长叹一声,如果没有援军,一旦吐蕃出兵,南征军将被两路夹击,陷入孤军奋战的苦境,这仗可就不好打了,可现在皇上不派援兵,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大军南下一路又收复了被南诏占领的许多城池,很显然,南诏王阁罗凤并不想zhan有这些大唐的城池,所以守兵很少,象征性地守一下便溃逃了,尽管进展顺利,但这一路征战下来,大唐军队还是折损了不少军士。

  这一日,大军攻到了洱海出口的南诏下关城。

  这下关城是南诏南面门户,又名石合城。当年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建下关城于下关马涧道,当时孟获曾在石河城驻守过。

  下关城很有特点,建在洱海之旁的坝子上,只有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左侧连着陡峭的斜阳峰,上面是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白雪皑皑的苍山,这道天然屏障使得大军根本没办法翻越雪山攻入城中;右侧是一望无际的波涛滚滚的洱海,其实是内水湖,但湖面十分辽阔,没有数量众多的大型船只也无法从洱海进攻下关,一条西洱河穿城而过。

  鲜于仲通和二娃在离城五里的一个地洼之地安营扎寨。

  次日早晨大军列阵城前,擂鼓叫阵,城门大开,一队人马杀出城来。二娃目测了一下,对方军队大概与己方相差不过,前面一排是重装铁甲骑兵,两侧为轻骑兵,骑兵之后是弓弩手、长矛队和盾牌短刀手,旌旗招展,刀剑鲜明。南诏军队阵容整齐,数万人之众,只听得战鼓雷鸣之声,竟再无一丝喧哗,军纪严明。

  再回头看了看唐军:阵队松散,由于连日奔袭,兵士们都有疲惫之色。二娃心中暗叫不好,对方以逸待劳,而唐军长途奔袭,现在又如此斗志,怎么战斗?向鲜于仲通问道:“元帅,我军将士有些疲惫,怎么办呢?”

  鲜于仲通也看出来了,但他除了抓抓小毛贼,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眼见对方人山人海,整整齐齐,比前面遇到的南诏军队完全不同,便已经吓得脸都白了,结结巴巴说道:“我也不太懂啊,烦请都监替本帅指挥如何?”

  这次远征南昭,二娃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作战。剑南到南诏这一路都是山道,重甲骑兵难以行进,而且考虑到南昭也都是山区,不利于重甲骑兵行进作战以及骑兵迂回包抄,因此这次南征没有带多少重甲骑兵,只带了些轻骑兵。

  这段时间二娃为了学习古代战术,利用所有空闲飞回去上网查古代成功战例,尤其是骑兵的使用。当年元朝蒙古军队横扫欧洲,就是利用了辽阔的平原,使用轻骑兵从两翼撕开欧洲军队重装骑兵和整齐的步兵方队的防线,利用速度优势和灵活的战术,才能所向披靡。但蒙古大军两次远征日本都吃了败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日本多山,丛林密布,不利于骑兵长途迅速迂回包抄,蒙古军的优势荡然无存。吸取这个教训,二娃说服了鲜于仲通,这次南征,主要带的是步兵。当然,唐朝的步兵长途行进时也是骑马的,临战时才下马列成战斗队形作战。

  现在下关城的站场是一篇比较开阔的坝子,唐军没有多少重甲骑兵,轻骑兵数量也不多,将士斗志也不高,很难形成对敌人阵地的强大冲击力,因此最好先采取守势,伺机而动。

  见鲜于仲通让自己来指挥,二娃点头同意,说道:“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将士们的士气鼓舞起来。”

  “是啊,看这些士兵都面有惧色,如何作战?”鲜于仲通心焦地说。

  冷兵器时代将士的士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需要面对面白刃格斗,大家的装备都差不多,往往比的就是士气,对此,《左传.庄公十年》早有论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也是这个道理。可要想把军队的士气鼓舞起来,怎么鼓动呢?

  要轮到做思想政治工作,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中国,可惜二娃对政治从小就缺根弦,现在忽然让他去给军队做战前动员,一直还真不知道如何下嘴。

  这战前动员非常重要,当年岳飞大破金兵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战前动员,岳飞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士兵的精神鼓动力,他不是以什么封建伦理纲常去说教,而是真正从士兵的切身利益出发,每次作战之前,都要讲一番亡国之耻,然后鼓舞士兵北渡黄河,收复家园,因此他的战士们士气高昂,杀敌勇猛,才成就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名。

  想到这里,二娃纵马上了阵前的一个小山坡,跳下马,向众将士挥挥手,军中慢慢安静了下来。

  然后,二娃使出全身力气喊道:“将士们!南诏军队杀我百姓,夺我城池,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该怎么办?”见士兵们都在认真听自己讲话,二娃声音放到了最大,“我们是当亡国奴,还是起来抗争?光复我大唐河山?!”

  等了等,二娃从士兵脸上看到的没有他希望的愤慨,而是一脸茫然,才想起自己刚才是不是说得有点夸张了,虽然南昭军队攻占了大唐姚州三十二部,但还没到要侵略整个大唐的程度,也就说不上当亡国奴,并且,这些士兵没有目睹南诏进攻姚州三十二部屠杀军民的惨景,一时之间恨不起来,又没有像片或者记录片之类的唤起他们的怒火,光这样说是顶不了什么用的,得换个花样,所谓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

  “现在南诏军队就在我们前面,如果这场战斗我们退缩,那我们就只有等待他们的宰割!让他们的刀把我们的脑袋割下来当球踢!你们愿不愿意?”

  二娃从士兵脸上看到了一些精神,那是男子汉被ling辱时的反应,谁也不愿意被别人欺凌。

  有点效果了,继续!

  “我们是军人!”二娃歇斯底里地吼叫道,“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称谓,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没有国家那有我们的家?国家安危需要我们军人来捍卫!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收复失地,打败南诏!”说到这里,二娃想起一首古诗来,张口吟诵道: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念完这首诗,二娃看到好多士兵的胸口挺起来了,脸有兴奋之色。

  ;


  (https://www.daowx.cc/bqge9779/5366090.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