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岛 > 五代霸主 > 25 兖州乱

25 兖州乱


  “陛下,陛下……”

  夜已经深了,李从厚自然已经就寝,但是当殿外传来呼喊声后,李从厚才是起来了。

  “何事?”李从厚站在内屋门下问道,他看到沙漏显示的是丑时了,这个时间,内侍前来打搅,自然是有重大之事。

  “枢密院紧急军情!”

  “进来!”听到是枢密院的紧急军情,李从厚才命他入内呈报。

  内侍小心翼翼的将手中的军报呈上,李从厚接过之后扫视了一眼,是兖州发来的,立马引起了李从厚的警觉,李从厚连忙打开阅看起来。

  “掌灯,朕要去枢密院!”

  枢密院之中,今夜值宿的是赵延寿,算起来,赵延寿与李从厚乃是姻亲,赵延寿的妻子就是李嗣源之女齐国公主,是李从厚的姐姐。

  “臣参见陛下!”赵延寿没想到李从厚来得这么快,奏折呈上去还不过半个时辰,李从厚已经身处枢密院之中了。

  “这里没有别人,不过你我二人,就不必多礼了,姐夫,这是兖州的军报,兖州刚刚裁撤藩镇,屯田之地业已划定,眼看着就要解决的时候,突然就有人作乱,朕内心实在不解,姐夫可否为朕解惑?”

  “陛下!”赵延寿俯首一礼,在李从厚的示意下入座,这才慢慢说道:“臣接到奏疏之后,也是十分的惊诧,按照兖州刺史的禀报,就是将要裁撤的屯田部队作乱,具体缘由,其人尚未说明,所以臣实在不好说。”

  “朕将奏疏看了两遍,仔细的考虑过,此事有些蹊跷,素来士兵哗变,总结之后也就那么几点,第一是因为粮饷匮乏,第二是因为长期戍守不得归家,第三是因为胁从上官,但是兖州之事却没有其中三点,所以朕才觉得不解!”

  “陛下深思熟虑,臣不及也,臣以为,此事可以从缓,先遣人前往招抚,弄清楚原因,若是他们归顺,那么再从长计议,若是他们坚决不从,朝廷再遣大军征剿,陛下以为如何?”

  “甚妥!这样吧,就有劳姐夫辛苦一趟,朕随后驾幸开封,若兖州事定,朕就不动,若他们顽抗,那朕随即遣军征剿!”

  “臣遵旨!”赵延寿也不推辞,作为枢密副使,这也是他的职责,赵延寿也是少晓军机的人,跟随李嗣源多年,不是无用的书生。

  一个小小的兖州,李从厚还不放在眼中,但是要弄清楚事实的真相,并发现问题,这才是李从厚的目的,虽然这些年经过李嗣源的改革,后唐的许多政策都深得民心,但是在军事上,李嗣源一直是谨小慎微,没有什么多大的变革,也就对禁军进行了整编,这个事情就只能交给李从厚来办了。

  兖州,向朝廷发去的军报已经过去六天了,兖州刺史马全节也是倍感压抑,不是说此番叛乱规模宏大,已经到了不可控的地步,恰恰相反,叛军人数不多,不过三千多人而已,而兖州城内也有两千多士卒倒是没有参与,这就形成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外面的人攻不进去,里面的人冲不出来,形成了僵局。

  赵延寿从洛阳出发,日夜兼程,赶赴兖州,此番赵延寿是前往招抚的,自然没有太多的兵马,不过随行护卫百骑而已。

  兖州城外的叛军营地之中,其实很多人都是盲目跟随的,他们压根就不知道为了什么而作乱,不过是想趁乱获取一些好处罢了,一乱之后就可以抢,抢完之后再看风向,反正朝廷素来也不会怪罪他们这些当兵的,最后就算是天大的罪责,那也是领头的事情。

  “什么人?”当赵延寿一行来到营前,就被守卫的军卒发现了,立马喝止住了他们。

  “上将军、驸马都尉、枢密副使赵延寿,奉旨前来,谁是领头的?”

  “赵延寿?”

  守卫的军卒听到是赵延寿的名号,自然变得紧张起来,赵延寿这些年跟在李嗣源身边,虽然不能说战功赫赫,但那是声名鹊起,身居高位,自然引人注目,这些当兵的也是知晓他的名号,知道不容小觑。

  “在里面!”

  “头前带路!”赵延寿吩咐道。

  在军卒的带领下,赵延寿来到营地中央,还未下马,就被涌上来的士卒围住了。

  “本官奉旨前来,尔等如此作为,是想一心一意的要背弃朝廷吗?”赵延寿的内心虽说有些惊愕,但却没有乱了分寸,这样的场面他倒也见过不少的。

  “朝廷不义,裁撤泰宁军,我等为国效力多年,朝廷不厚待我们,却将他们发配去种地,克扣我等粮饷,既然朝廷不仁,我等自当不忠,赵延寿,既然你来了,那就别想走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站到了人前,此人名叫王佛留,原为泰宁军的掌书记,此番作乱的始作俑者。

  “朝廷如何薄待尔等,该发的粮饷,朝廷一文钱都不曾短少,州府有账册可查,至于安排你们去屯田,那是因为朝廷考虑到中原少有战事,所以推行更戍之法,让你们更戍是为了积攒钱粮,若是朝廷不仁,何以派遣本官前来招抚尔等,就以你们区区三千人之众,与朝廷百万大军相抗,说是以卵击石都只怕是高估了吧,陛下宽仁,一直相信都是别有用心之人蛊惑,所以你们当中有些人才受了迷惑,特遣本官前来说明原委。”

  听到赵延寿这一番话,许多人都开始动摇起来,正如赵延寿所说,他们有什么能力和朝廷对抗,而且结合先前的种种,他们也以为此事不简单。

  “陛下有旨,此次叛乱,实乃乱臣所为,与诸军无关,若诸军放下兵器接受招抚,朝廷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天军抵达之后,鸡犬不留!”

  在赵延寿这一番恩威并施的恫吓之下,不少投机分子开始倒戈了,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兵器,原本就不是被逼无奈,不过是有心人的煽动而已,所以军心谈不上稳固,整个大军迅速坍塌。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https://www.daowx.cc/bqge219687/1361929.html)


1秒记住笔趣岛:www.dao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aowx.cc